河川生病的後果
河川具有天然的淨化能力,只要汙染不大,不過分集中,便能因自淨作用而將汙染物轉為無害物質;但是,如果河川的汙染量太大,超過天然的淨化能力時,會使微生物無法分解,河水也會變得混濁,連水生動植物都無法生長。過去台灣的河川汙染災害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河川優養化
優養化是指湖泊、河流、水庫等水體中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由於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的富集,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類、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衰亡甚至絕跡的污染現象。近年因人為活動,以致汙染物和營養鹽大量排入水域,加速優養化速度,造成大量藻類增生,魚類大量死亡。
二、魚群暴斃
當水裡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會消耗掉水中的氧氣。若河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質過多時,會導致微生物大量地消耗水中氧氣,使水中的溶氧量大大的減低,造成河川極度缺氧,魚群也因氧氣不足而死亡。此外,汙水中的強酸鹼物質、農藥、有機溶劑或氰化物等有害物質,以及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川時,也會造成污泥翻騰、河川溶氧極度缺乏或是傳染病叢生,產生魚群暴斃事件。
有些工業廢水具有毒性,例如造紙、電鍍、食品、塑膠、紡織等工業排放出來的廢水,要是沒經過處理,常會使的河水變成棕褐色,發出惡臭。工業廢水中常含有鋅、鉛、汞、鎘等重金屬離子,毒性極強。若是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再由小魚吃浮游生物,大魚吃小魚,人類吃大魚,這樣的食物鏈的濃縮蓄積,重金屬進入了人體,引發疾病,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三、農業汙染
若農夫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引用受汙染的河水來灌溉,會連帶種出有毒的農作物。台灣最著名的農業污染便是台中縣大甲福安段稻田遭鎘污染的「鎘米事件」了!鎘經常用來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及塑膠製程中的穩定劑,這些工廠所排出的廢水若未經妥善處理,而逕行排入灌溉渠道,就會使農地受到鎘的污染。鎘離子經農作物的吸收,就長出鎘米,鎘菜、鎘水果了。被鎘污染的農作物,吃進人體後,大量的鎘會沈積在肝及腎,而引起貧血、肝功能異常及腎小管功能受損。腎小管的功能受損後會使較小分子的蛋白質及鈣由尿中流失,長期下期就會引發軟骨症、自發性骨折及全身到處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痛痛病。鎘中毒後沒有解毒劑,沒有任何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針對病痛的症狀給予支持性、治標性的治療。 |
|
四、海洋汙染
廢五金業者焚燒廢五金及利用鹽酸、硫酸、等強酸洗廢五金,而使用過的廢酸液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沒有經過處理就排入溪中,隨著溪水流到海裡,於是在出海口附近養殖的牡蠣就大量吸收『銅離子』後,體內蓄積高量的銅,顏色轉變成綠色,被稱之為綠牡蠣。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