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豔埔鹽人

          一遊埔鹽論藝術

藝猶未盡.
盡在埔鹽
Art
 
 

埔鹽鄉的圖書館從沒沒無聞到如今這麼多人光顧,從沒什麼內容到現在的豐富,這都得歸功於辛苦經營的館長、用心的前鄉長及毎個爲埔鹽鄉盡心的藝術家,才讓埔鹽能夠順利朝文化發展,也才能得到藝文之鄉的美名。

埔鹽鄉的蛻變


  在很久以前,埔鹽鄉是一個十分單純的農村,一回首,便是一望無際的綠意以及辛勤工作的農人們,純真與樸實無華,是這塊土地最好的形容詞;多年以後,雖然不改一片的田園風光,綠意依然,田野依舊,但在田園小路漫步間,卻讓人感到一股不一樣的新鮮感,或許,是那在稻香之中增添的幾分藝術氛圍吧。


  在每一個村落的出入口設置雕像是結合駐鄉藝術家的成果,每一個雕像不只美輪美奐,還開門見山的告訴遊客們前方的特色,例如以往專門出產蕃薯的天盛村,他們的大蕃薯就在入口處不畏風雨的聳立著。


  原本圖書館的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可以借還書的空間而已,但現在他們原本置如棄室的三樓已在鄉內多位士紳、先進的幫忙下變成了一個寬敞又實用的演藝廳了,這樣做不只是善用空間,那裡更成為許多展覽、頒獎典禮的首選場地;公務員在五點半下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對需要使用圖書館的族群卻是缺乏實用性,在許多人不眠不休的爭取下,開放時間延長到了九點,成功的增加圖書館的便民度;他們還將連接鄉公所的通道改造成了「藝文步道」,用以擺放仿製各藝術家名作的,讓鄉民在前行辦公的同時也能享受藝術的陶冶,這些改變都讓圖書館更顯鄉內的藝術氣息。


  糯米文化風味坊原是一間興建於日據時代的肥料倉庫,後因年久失修,荒蕪一遍,多年後農會將倉庫捐贈給公所,舊倉庫遂改頭換面,牆面上不改昔日米糠、竹片糊成的牆面結構,室內還是擺設著陳年煤油燈座、早年石臼以及風鼓車等,隱隱散發穀倉悠久的歷史風味。入口除了有以糯米作為風味坊的意象外,服務台同樣是以舊時儲糧的「古亭番」為造型,賦予老建築新的空間意義。


  從以前開始,一切的建築物依舊,但卻是轉變了他們的各種風貌,當老建築因藝術而得到新生命,那藝術就有更超過原本價值的意義,埔鹽鄉歷經這幾年來的改變已將以前的樸質田野轉變為充滿藝色的文藝小鄉了,埔鹽鄉更多的改變與將在我們網站的字裡行間滾出來,想看見更多不一樣的埔鹽鄉,就請繼續看下去。

結語1-5jie_yu.html
藝文集散地1-4tu_shu_guan.html
人文鄉長1-3ren_wen_xiang_zhang.html
藝文推廣1-2yi_shu_de_tui_guang.html
蜕變中的埔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