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遷徒

平埔族的遷徒

遷徙圖:分布在境內的平埔族有 西拉雅本支 (四大社)、馬卡道支族(大傑顛)及大武壟系(及四社平埔)。早期因受到漢人的侵佔而遷徙,其中四社平埔由台南遷入甲仙、六龜一帶,新港社移入內門,而大傑顛由茄定移至旗山,最後銷聲匿跡。
高雄平埔族的遷徙情形 :
1.新港社係西拉雅四大社 (新港、蕭壟、目嘉溜灣、麻豆、大目降等社)之一
依據高雄縣平埔誌,新港社群原先居住於台南平原濱海地區,而且是一個相當富裕的社群,後來經過幾次遷徒才遷移到高雄的內門區及田寮區。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入主台灣之後,就逐漸造成新港社群的壓力,但真正壓力最大的時期是明鄭、清治以來,漢人大批移民台灣,進而造成四大社群極大的壓力。漢人移墾的壓力,迫使「新港社群」一再遷徒,然而漢人移墾卻是永不停歇,當漢人再度侵佔「新港社群」在台南的移墾地時,該社群已無法在台南東邊山區立足了,只好退入人口壓力較小的高雄內門區及田寮區。
高雄平埔族的遷徙情形 :
2.大武壟係四社平埔(大武壟,芒仔芒,茄菝,蕭里等社)之一
依據高雄縣平埔誌,荷治台時期,在台南平原進行討伐,以及明鄭時期大肆進行屯墾,對西拉雅「四大社」造成極大的壓力,逼迫他們向東向內陸遷徒,進而壓迫到深居內陸的四社平埔社群(大武壟社、焦吧年社、木岡社、茅匏社),四社平埔原住於原台南縣玉井盆地,後因漢人的移墾壓力,於乾隆初年陸續退入高雄縣楠梓仙溪及荖濃溪流域,而成為高雄的平埔族群之一。
高雄平埔族的遷徙情形 :
3.大傑顛社:
依據高雄縣平埔誌,大傑顛社是高雄平原北部的平埔,原居住於茄萣白沙崙到路竹的大社、下社,南到寶典溪山海口一帶,北則抵二層行溪與新港社為鄰。明鄭初期,漢人在大湖、路竹一帶密集地設置屯墾區,致使當地的大傑顛社群的生存空間急速緊縮,而被迫往東南沿大崗山西麓、穿越大、小崗山的隙口進入燕巢濁水溪以北的尖山地區,以避開田寮的惡地形,部份族人則留下來形成「尖山社」,其主要社人則繼續沿深水、嶺口前進到下淡水溪畔,再折往北旗山的三協里與上洲里交界的武鹿坑一帶。乾隆二十八年,大傑顛社再度奉官方命令移往「六張梨隘口」,亦即現旗山區永和里六張梨東北方的口隘、中隘及尾隘,以及內門區的溝坪、大埔地,以「把守番人」,並撥發土地給他們「就地耕墾荒埔,以資口糧」。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藍鼎元著,《平臺紀略》,17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