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成
這次來到台大聽這場生物多樣性演講,不但省去金錢上的費用還額外得到三本雜誌和滿滿的知識離開,可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覽,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下午場的內容,除了原本生態多樣性保護的觀念加深外,還額外吸收了許多新奇有趣的資訊,例如市場會看到的海香菇,竟然是由花枝丸削掉的皮,再經由發粉使它膨脹後,最後再削成香菇的形狀,這根本完全顛覆了所有人的觀念,第一次聽到真到是嚇了一大跳。另外,由於兩位研究員常到世界各地去浮潛,所以許多各地不同的海底風情也讓我十分驚艷,其中鄭研究員有提到許多在台灣以看不到的物種在日本甚至還可以在市場販售,還有像鯨鯊基本上台灣漁民已經近乎捕殺殆盡,再日本卻是被當作神般的尊敬,我想做為一個先進國家不單單只有經濟方面領先各國,再環保意識上也必須要做好措施,這也是台灣需要加以學習的。
學習/應用/反思:
1. 鸚鵡魚雖然會啃食珊瑚礁,但啃下的碎屑會堆積成珊瑚所需的沙,所以兩者關係是密不可分且有益無害的,人類不該把珊瑚死亡的責任推就在鸚鵡魚上。
2. 建設海洋保護區是保護海洋的必要措施。
3. 海洋保護需要從基層人民開始教育,政府也要做好適當的配套措施。
4. 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的保育需要平等,才不會使生態大亂。
|
廖之寧
早上的那場演講幾乎都在介紹台灣附近有的魚,例如黃魚有一對很大的耳石,用來平衡;但並不是所有魚都有,項旗魚的耳石就很小很小。黑鯛是變性魚,可以當女生也可以當男生。海鱺事長最快的一種魚。魨的內臟有劇毒。還有台北搞有很多的藻礁,但是藻礁並不是珊瑚礁。還有,最讓我感到神奇的是太平洋跟印度揚因為冰河期和地理割裂,所以產生成對種。原來不是只有陸地上的生物因為冰河期而遷移,連水里的動物也會!!!
下午那場比較多我們要的資料。一聽到加拿大,耳朵便不自覺地豎起來了。他說加拿大的鱈魚已經快要被捕光了,跟”魚線的盡頭”有一點連結。大家都覺得魚很多可以一直捕沒關係,可是其實魚要長大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你說長他就會長。而且這麼多種、這麼大的族群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恢復的。他還說到墾丁的海灘附近的商店有很多人在賣珊瑚。我覺得這些商人超沒水準的!!因為墾丁那裏已經是國家公園了,他們還去偷抓珊瑚跟珊瑚魚類來賣。那裏就已經需要被保護了還要去抓。政府也很奇怪,都不積極一點抓他們,難怪他們會一直抓,覺得好像沒差一樣。
後來在2樓看展覽又看到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流刺網。上面有介紹流刺網因為不分大小、種類,經過的魚類通都抓,造成大量混貨,所以被稱為”死亡之牆”。又因為他是組合式容易斷裂,網片會持續飄浮在海中形成”鬼網”繼續抓魚、纏勒生物,所以又稱為”幽靈漁業”。看完這段話真的很替魚兒們傷心,到底是誰發明這個?!科技越來越進步,或許我們都覺得很好,但是換個角度站在魚的一邊想想,其實一點也不好。當然可以捕魚可是應該要克制啊!!不然我們下輩子就吃不到魚了!!
學習/應用/反思:
1.
不要再破壞保護區了
2.
改變飲食習慣
3. 我絕不買墾丁商店的珊瑚礁魚類跟珊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