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 計劃總覽 / 計劃要素 /

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我們的作品網址:位置1:網界博覽會主機
我們的學校首頁:基隆市暖西國小資訊網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101.2.12
我們的學校: 基隆市暖西國小
指導老師: 鄭志聖、樂梅英老師
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學生人數:八人

我們的年齡: 12~13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
kgilaw28@gmail.com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歷史古蹟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社區有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暖西里、暖東里的位置也鄰近姜子寮山、五分山,附近有百年歷史的幫浦間和水源地淨水場。擁有東勢溪、西勢溪、暖暖溪等三條河,在校園就可望見全台灣第一座水庫-西勢水庫,在清朝時就有先民的文化活動遺跡。

    最近預定興建的基福公路高架橋會穿越東勢坑山谷可能會影響當地的風景和這些礦坑古蹟,所以了解這些早期的故事對我們是非常有意義的。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1.在基隆山區可以看到一些有關煤礦的遺跡,想由這個專題了解基隆市暖暖地區在以前煤礦開採的情形,想知道以前礦工進入礦坑的工作狀況。
2.訪問同學的祖父或社區人士中有當過礦工的人,可以了解以前的人為了生活去賺錢的辛苦。
3.暖暖區當地有文史工作協會等民間單位,希望能結合當地人士專業,讓大家對歷史史有更多的認識。

4.學校附近有一些礦坑,建立資料後可以讓老師教學用,也可以供學生學習了解當地以前的故事。

5.由這個研究可以收集並整理一些和採礦有關的資料,這些資訊不一定在網路或書上看的到,我們希望可以做個完整的報告。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經由光纖連接到至市網中心,再連接政大的學術網路出去。

我們克服的難題:

    在社區人士和老師的協助下找回基隆暖暖人遺忘已久的礦工故事與歷史。資料整理和namo網頁製作、網頁上傳等電腦方面的技術由資訊老師的指導修改花了很多時間才完成。

心得箴言:

    經過幾次的踏查及訪問以及共同討論,讓我們了解當時煤礦稱為「黑金」的原因。當時成為礦工的人都這麼辛苦的賺錢,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已經算是當時價錢較高的行業。雖然這個工作死傷的風險很高,進入地下採礦是賺「土地公錢」出入都要到土地公廟拜拜,鄭盧伯伯也說下到礦坑工作是「未死先埋」,能不能再活著走出來都很難說,聽了讓人心中有些難過,但是為了家計,不怕生死的當礦工,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人員參與分配:

參與人員

工作項目

比例

隊員學生

收集資料、踏查紀錄、訪問紀錄、資料整理、網頁製作、簡報頁編寫、照相、照片篩選分類、心得總編

50%

指導老師

交通安排、網頁製作指導、研究大綱討論、

20%

文史協會

踏查導覽

15%

當地人士

受訪對象

15%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我們研究的題材都是在學校旁邊不遠的地方,這些在課本上不會出現,平常經過也不知道那有什麼重要!這是在地化的鄉土教材,是生長在這的學生需要的愛鄉精神和共同文化。研究內容對於以後的校外教學和踏查體驗活動都是可以增加學生的視野。

(2) 我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呢 ?

使用工具

協助用途

記事本

記錄

礦坑導覽地圖

了解礦坑名稱所在地和簡介

網路系統

使用校內ftp儲存內容記錄和查資料

數位相機

記錄當地影像和活動

印表機

印出資料

採訪錄音

主要的紀錄資料來源

電腦軟體叢書、網頁參考

參考修改

(3) 我們學到了些什麼技巧?

        我們學到了如何使用資訊設備編寫文字檔操作技巧,還有規劃訪問內容和整理紀錄的技巧,隊員間互相討論,讓我們可以完成這次的專題網頁。

(4)我們實習過那些團隊合作理念?

        在團體中分工可以讓事情進行的更快,組員互相幫助,透過老師的指導我們要做的方向就更清楚了。 遇到困難時大家都可以提供意見,互相合作來討論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

(5) 我們如何更清楚體會某些特定概念?

    :想要如何保存煤礦遺跡 ? 我們可以上網找資料,訪問文史工作的專家。從這些資料互相討論後,大家的觀念就更清楚了。

(6)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使用的照片都由學校師生去照相的。文字內容參考網站資料或書面摺頁撰寫而成,避免抄襲。

(7) 發現、教訓、驚奇

經過這次的參訪紀錄後,我終於了解到了許多礦坑內的秘密,也了解到能當礦工並不是我們平空所想的那麼簡單,他們為了生活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為了能有頓飯填飽肚子而每天與死神擦身而過,他們的辛苦是我們有所不知的。但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的薪水是當時一般工作的三倍,這也讓我們感到為家計付出了很多心血,採礦真的是血汗錢。

   早期防護措施的用品並不發達,礦工在礦坑內非常容易受傷,像是以前的工作帽,他們是用布料做成的所以東西砸下來也只有百分之一的保護力。礦工每天不管多熱都要進去礦坑內,礦坑內不但悶熱還沒空氣。可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堅強下去,這種不屈不饒得精神足以讓我讚嘆不已。了解這些後讓我覺得,我應該更加用功讀書珍惜我現在擁有的,不要等到沒了才來後悔。

   經過這次的參訪後讓我受益良多,我從對煤礦一竅不通,慢慢深入的了解煤礦得生產過程。礦工的生活作息......等,令我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