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國小組地方歷史古蹟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斗山祠位於彰化縣社頭鄉埤斗村,而社頭鄉在彰化縣東南隅,東以八卦台地的東緣和南投縣相接,北鄰員林鎮,西連永靖和田尾鄉,南邊是田中鎮。本鄉海拔高度介於30-430公尺之間,全境可分為兩大地理區,東屬八卦台地的西側山麓地帶,西為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部分區域。

       本鄉東邊部分屬八卦台地,夏雨集中使得西側山麓發展出不少順向谷,並在山麓地帶形成大小不一的沖積扇地形,沖積扇的地勢以中央位置為最高,向兩側扇緣逐漸降低,沿著山腳興建的137號縣道〈山腳路〉及因穿越數個沖積扇的扇面而出現了忽高忽地的情形,尤以位於山湖、清水、埤斗村轄內的路段最為明顯。在山腳海拔高50公尺處的部分地區常出現天然水池和湧泉水池以朝興村數量最多,社頭鄉未充分開發前地下水位甚高、水塘、埤圳、沼澤、溼地處處可見,由社頭鄉內古地名可見端倪;如大魚池、山田仔、內湖、下田仔、水井仔、湳仔、湳底、魚寮仔、芋寮仔、埤斗、鴨母湳等
 

埤斗位處大武郡山〈今清水岩觀音山〉山麓,地當埤圳水源地帶,風景優美,靈氣匯聚,蕭氏子孫倡議於埤斗建祖厝祭祀祖先,以緬懷祖德宗功。清嘉慶年間〈西元17961820年〉祖厝於焉屹立於埤斗,座東向西,祠名曰「蕭滿太祠」。

    「蕭滿太祠」經風雨侵蝕恐有傾毀之虞,於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族中三房十五世裔孫六巳集資重建更名為「斗山祠」

       斗山祠重建後對社區有下列之效益

1、斗山祠是一座建築優美的歷史建築,可吸引蕭氏宗親、社區民眾及遊客來訪,充分與社區連結,並利於宗親探訪時感情的聯繫。

2、斗山祠與清水岩、劉家月眉池團圓堂等風景區形成觀光連線。

3、可聯結社區鄉土教學。

三、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斗山祠昰一座造型優美的建築---是蕭姓斗山派下的宗祠,他擁有落落大方的氣派,雍容可親的格調,別具匠心的佈局,更具有文化的傳承與藝術分享的功能。本校經由現任斗山祠秘書蕭瑞祿老師之同意與協助,提供珍貴之資料與圖片藉由網界博覽會參賽之際,透過校長、主任、老師及義工家長的協助,在「斗山之美」組員同心協力下,將斗山祠作一整理,並對其歷史沿革、建築結構、藝術特色及教育功能等方向作探討、訪問及研究,製作成網頁,為社區留下珍貴紀錄,也讓大家對地方歷史古蹟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隊進行團體研究工作及製作專題網頁時,主要以湳雅國小電腦教室之資訊設備、網際網路為主。我們學校是利用光纖連線上網,連線速度約10MB,在各個隊員的家中,則是用 ADSL 連線上網,我們利用搜尋與傳遞研究資訊,找尋我們所需的資料。參加此研究學校提供我們每人一個網頁的空間,放置我們的作品。

五、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 一 ) 時間限制:
  
我們九個隊員分別來自五、六年級五個班級,能運用的共同時間只有午休,,隊員中有擔任低年級的小天使的,有些是樂隊,也有擔任糾察的,再加上班上老師有時會有一些活動,因此在研究時間的安排上造成一些困擾。

克服方法:
 1. 利用星期三下午放學後,留在學校進行研究工作。
 2. 請主任協調各班導師,固定將週四中午空出來,以方便研究。
 3. 社區訪問的活動盡量安排在星期三下午或假日。
 4. 利用一些課堂上的時間,向學校請公假,去外面實地探索、認識。

 ( 二 ) 缺乏研究經驗:
  
所有的隊員都沒做過相關的研究,也從來沒有訪問的經驗,更不會寫研究報告。研究要做哪些事呢?要做什麼?剛開始大家的腦子裡都裝滿了問號!

克服方法 :
 1. 擬定研究計劃與研究流程:在前幾次的小組會議中,我們先共同討論決定小組的名稱並擬定研究的計劃,清楚知道我們的研究方向和主題,然後訂定研究流程和進度表,幫助我們注意研究的進度。
 2. 行前教育和心理建設:老師先教導我們一些訪問技巧和注意事項,讓我們了解訪問前、訪問時和訪問後該做的事,並給我們一些心理建設。然後我們跟著主任、老師到斗山祠訪問,原先大家都很緊張,不過幾次訪問下來,我們都成了小記者。
 3. 尋求家長與社區資源:透過家長的協助與幫忙,讓我們得到關於本研究的很多資料。
 4. 填寫進度報告:剛開始老師教我們要如何填寫進度報告,在進度報告中要有那些內容,並要我們去觀摩其他學校的精彩作品,然後由我們所有隊員輪流上網填寫進度報告,我們發現跟隊員一起討論、歸納後,再附上一張活動的記錄照片,就可以完成一分精彩的報告。
 5. 分工合作:訪問前,我們先做好行前討論的工作,每一個人都提出一些問題,經過討論後決定我們這次訪問的主題與內容,並決定由誰負責拿數位相機拍照,誰負責記錄,主任、老師也會給我們一些建議。透過分工合作、互相幫忙,我們克服經驗不足的問題。

六、心得箴言:

  這二個多月來,我們走出教室,走進了社區,在研究訪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自己家鄉的歷史古蹟這麼的美,這麼有內涵,也看到蕭氏子孫中有好多人,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只為了感念祖先並凝結宗親們的團結與向心力,共同為下一代子孫,以及社會和國家造福,這種精神讓我們感佩不已在研究中我們更對先民渡黑水,來台灣斬荊披棘,奮鬥打拼的歷程,以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愛自己成長的土地,並且讓我們更懂得感恩惜福,最後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