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仙宮 ---

 

在臺灣水仙宮專門祭拜與水有關的前人,

如治水的大禹、投江的屈原、有祭拜滕王閣序的王勃。

因為早期渡海來臺的移民,受風浪所苦,

祭拜水仙,以求平安。

 

| 屈原本事 | 水仙宮 | 楚辭離騷 |

圖片說明:洲美屈原宮

 

水仙宮

 

水仙宮

在臺灣有很多水仙宮。早期臺灣與大陸間船隻往來頻繁,因海上風險大,為求平安抵岸,所有船員及從事海上貿易的郊商,便都奉祀海神水仙尊王。不同的水仙宮拜不同的神有:禹帝(大禹)、楚王(項羽)、奡王(寒奡)、屈大夫(屈原)、伍大夫(伍子胥)在北投也有一個水仙宮只有祭拜屈原地點,就在社子島的對面--洲美里。

水仙宮主祀海神水仙尊王。早期臺灣與大陸間船隻往來頻繁,因海上風險大,為求平安抵岸 ,所有船員及從事海上貿易的郊商,便都奉祀海神水仙尊王。 據傳海船遇難時,只要船員散髮、齊口學征鼓鳴叫,並手持筷子做划船狀,即能度過難關 ,稱為「划水仙」。水仙宮內所奉最早的水仙尊王,據傳可能在日治時期被移至大天后宮,而 目前所祀的5位則係:禹帝(大禹)、楚王(項羽)、奡王(寒奡)、屈大夫(屈原)、伍大夫(伍子胥),俗稱為「一帝二王二大 夫」,都與水有密切的關係。

 

資料來源:水仙宮

 

洲美
屈源宮

洲美屈原宮是臺灣地區大小數萬座寺廟中唯一的一座以奉祀春秋戰國時代永垂青史的三閭大夫屈原神像為主神的寺廟。水仙尊王屈原神像是西元一七二一年旦(清康熙六十年),明末遺臣朱一貴為反清復明,乃在福建召募許多熟諳水性之鄉親前來臺灣時,由一郭姓先賢自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家鄉隨身奉祀之保護神,後因朱氏起義失敗,便繼續留在洲美地區由先民們供奉參拜,初期時由村民擲茭,每年一次(在農曆十月十日本地大拜拜時),輪流恭迎回家奉祀,信徒則前往燒香膜拜,漸漸地便成為早期先民集會結社的一種歡聚敘舊方式。 於民國六十六年在林阿武的發起呼籲下,開始正式建廟,在民國六十九年農曆十月十日完成安座大典。建廟慶成時,李登輝前總統時任臺北市長,特以「清風亮節」匾額一幅相贈,另分別與何應欽將軍,各題「屈原宮」三字為廟首之名。 屈原宮建廟之初,為顧慮水患及缺乏里民活動中心和社區托兒所,乃決議一樓為里民活動中心及社區托兒所,二樓才是供奉主神-水仙尊王屈原。屈原宮的管理是由地方熱心人士,籌組管理委員會來為信徒服務,設有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三人,常務委員十一人,常務監事一人及監事四人,另外還有誦經團一團,於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定期為信徒誦經祈福。

 

資料來源:北投區廟宇

屈源宮
祭江

每逢端午節,洲美鄉親更是全體動員起來,都會於承德路上,天然湖橋下方磺溪舉行龍舟大賽,比賽前按慣例舉行祭江,別的地方都是熱熱鬧鬧敲鑼打鼓。屈原宮祭江活動一開始由碼頭出發,廟裡的人,就要大家保持安靜,以表示對居住在江中之「好兄弟」的尊敬。並於農曆十月十日大拜拜,可說是本地區的全民運動,代代相傳,從未間斷,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以田園稻花開,屈宮粽香飄,端午扒龍船,洲美永傳承四句,該是最貼切的敘述。 

 

資料來源:臺北市北投區洲美龍舟文化全球資訊網

 

 

資料整理 / 社子小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