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
地方歷史古蹟
我們的「地方社區」
  本專題主要探討的空間範圍為台北市士林區內之慈諴宮,以及圍繞著慈諴宮發展的士林夜市。士林區位於台北盆地北方,西連北投區,西南臨淡水河,南臨內湖區,北界台北縣金山鄉,東北接萬里鄉、汐止市,因此地當台北入北投、淡水、金山、三芝要道(卓克華,2002:121)。慈諴宮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4號,正是士林夜市最熱鬧的地段之一,離士林國中約十五分鐘腳程。慈諴宮之前身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之天后宮,又稱為士林媽祖廟,約位於今日天母美國學校附近。咸豐九年,毀於漳泉械鬥。經地方士紳之努力,在光緒元年(1875年)另找地點,於新街(今日之大北路、大東路、大西路、大南路範圍)重建,並於光緒六年(1880年)完成。其中當然幾經改建,始得今日之貌。慈諴宮因為經過了清領、日治、國民政府時期,在地方上深具歷史意義。而士林的街市更是圍繞著慈諴宮發展,兩者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是故,本專題除探索慈諴宮的歷史、建築藝術之外,也將探究廟宇與其週邊街市的相互關係。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人們想到士林,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中外知名的士林夜市,以及當中的美食。但士林除了興盛的經濟活動之外,此地的人文風情更值得大家去探索。而事實上,士林區能有今天的經濟規模,地方信仰中心的影響功不可沒。隱身於士林夜市攤商之間的媽祖廟--慈諴宮,正扮演著這個角色。經過清領、日治、國民政府時期多次改建,始得今日之樣貌。慈諴宮可說是見證了早年漢人開發史、日治時的市街衛生整建、現今政府的古蹟維護,以及士林夜市的繁華,在士林地區實具歷史意義。雖然於民國七十四年時列為國家三級古蹟,但仍鮮少人去注意到這間廟宇。本專題除呈現慈諴宮建築藝術之美外,也希望藉由實地走訪的方式,探究「廟與街」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在本區的歷史意義。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在資訊室架設有區域網路伺服器;而回家後和放假時間則是透過家用的ADSL網路聯絡及傳送文件。此外,我們也利用電子信箱與指導教師的部落格聯絡與公布消息。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困難
我們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的方式有下列幾點:
1. 遲遲無法確定內容架構。
  原本的主題是關於士林市場,或是關於士林夜市的人事物。但範圍太廣,不知道要從那裡開始規劃內容。
克服方式:在幾經討論後,決定以「隱身」在夜市中的慈諴宮為中心,帶進廟與市場的關係,因為在台灣的社會裡,廟宇對於一個地方的商業活動可說功不可沒;而說到士林區,大多數人都了解夜市的吃喝玩樂,鮮少人會去注意到,其實在攤商的旁邊,有著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寶庫,等著我們去發掘。在看了蒐集而來的文獻資源後,我們決定先介紹士林區的發展,再帶進慈諴宮的歷史以及建築,如此讀者對於這塊土地也才有全盤的了解。
2. 倉促成軍,默契不足。
  從我們確定報名到小組成員的確認,花了將近一個月,雖然這段時間網頁製作及專訪的安排仍持續進行,但成員來自不同班級,無法有效統整時間及資源,幾經更迭,才將組員名單給定下來。
克服方式:學校的行政人員將我們集合,講明參加網界博覽會的好處,並確認學生的參加意願,必要時並和家長進行溝通協調,尋求家長的認可,或可用的資源。
3. 訓練不夠。
  組員的組成為七年級,剛建立起同學之間的默契。在電腦課上過網頁的製作,但仍欠缺必要的網頁設計能力。除了科技運用的問題之外,專訪的發問及應對技巧也是需要訓練加強的一環。
克服方式:利用課餘時間訓練網路資料蒐集的能力以及網站製作的技巧。
心得箴言
  這次的網界博覽會,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在大家的努力以及學校與地方人士的幫忙之下,總算可以順利完成。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過程。在這短短的兩個月,我們不僅認識了士林地區的歷史、仔細「閱讀」了慈諴宮的建築,了解了廟宇與地方的淵源,也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應對,以及如何運用資訊科技。短時間內可以學到這麼多,機會實在很難得,也在此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頁首背景係取材自徐裕健等(民82)。《台北市三級古蹟士林慈諴宮研究調查及修復建議》。台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圖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