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之里仁公司 漢學研究中心 王品集團
中心大搜密 儒家文化傳承 孔子HOT NEW  

 

儒家思想的重要

儒家思想是可說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就是指它是維繫中華文化存續的根源所在。如果我們注意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至少自漢代開始,由於朝廷的刻意提倡,讀書人所受的教育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而歷代多以儒家思 想為主流,比如說漢、唐的文化是如此輝煌,而這兩個朝代文化裡很重要的主流,其實就是儒家的學術思想。

小朋友們讀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中國歷史發展到魏晉時期,有一個特色就是思想呈現多元化的發展,那個時代其實是一個紛亂的時代,儒家思想的發展,相對地在魏晉時代就顯得冷清。如果從這個角度做對比,就不難想像,如果認同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是儒家思想,那麼倒過來說儒家思想便是維繫中華文化的根源,就像是一根柢柱、棟梁,使得中華文化不致傾倒、毀壞,所以重要性無庸置疑,是不是?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在這個世界上已超過兩千年,主要的一項精神維繫支柱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重視人倫,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君臣有節,長幼有序,讓社會可以依正常程序運作,安定發展。所以儒家思想大抵發揮了安定社會的功能,成為讓文化延續的重要支撐力道。

實踐論語的內涵

論語不僅包含了孔子的學問精華,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要親身的實踐孔子的經典,就得先熟讀論語一書。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簡單的說就是「仁愛」,熟讀論語,了解孔子所說的仁愛之心、仁愛之理,並加以實踐,讓論語的話語成為生活中的習慣,用論語的精神影響生活周遭的人,使生活周遭的人都成為「君子」,這就是「善」的循環。一旦開啟「善」的循環,社會風氣自然會朝向和善、仁愛的面向發展,最後就能到達禮運大同、天下太平的理想境界。

實踐論語中的經典,做到「行仁」,多閱讀論語,倘若「行有餘力」則將論語實踐在自己身上,也希望儒家思想的精神能透過年輕一輩的學子們繼續傳承下去。

漢學中心的老師們,希望我們親身的實踐孔子的經典,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主張人要有仁愛的心,能夠寬恕別人,舉凡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與朋友和樂相處。讓人和人相處更加和諧就是實踐了儒家思想的重點。老師也鼓勵大家多讀經典,例如:參加讀經班、熟讀《論語》,並記誦書中精要的道理,從言行舉止去實踐,在實際生活中加以落實。如果大家都能做得到,久而久之,潛移默化,社會自然就會變得更有秩序。

心中的孔廟

孔廟是一種象徵及指標,象徵孔子和儒家思想在中華文化中是受到重視而不被忽略的,也希望一般民眾尊重儒家思想,藉由參拜及祭孔大典以及研習經典,進而推廣及實踐儒家的思想。

在現今的社會裡,大部分的民眾似乎已感覺不到孔廟的重要性,但它在傳統的社會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從兩個角度來看,孔廟的興建大概也是從漢代開始,就建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闕里,並開始舉辦祭孔大典等活動,可是現在的孔廟不只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才有,到處都可以看得到孔廟。
這是因為到了唐代,唐太宗下令在全國各州、縣學建孔子廟,一來就是作為祭孔的所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已經不單純只是哲學思想,甚至類似一種宗教信仰。二來孔廟也常成為該地方的學堂,和教育幾乎分不開。另外,除了孔子,歷代供奉在孔廟裡的人物也一直增加,這同時象徵中華文化道統的傳承,意味歷代的著名學者,舉凡學問、道德受到肯定時,去世後就能被安置在孔廟裡,接受大家的崇拜甚至祭祀。這當中其實就蘊含著「見賢思齊」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正是以往孔廟存在的重要性。只是現在幾乎都已消逝看不到了。目前所知,時代距離我們最近的經過審核可以入祀孔廟當作陪祀的先儒是明末清初的顏元、李塨,但此從祀的審核已經是民國八年的事,之後就沒有了。

而祭孔大典的意義主要是使人們對孔子產生「尊敬」,透過儀式對儒家思想產生「崇敬」,如同《論語》所說:祭神如神在,藉由祭祀儀式的恭敬來感受神的存在,進而對孔子、儒家思想產生「尊重」。祭孔儀式在現今是不受到重視的,有些中心的老師們也沒參加過祭孔大典,不過他們都在電視上看過喔。但在過去的傳統,祭孔是頗富有重要的地位呢!孔子十分重視「禮」、「仁」,並運用禮,規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政府官員藉著此儀式告訴民眾官員們要尊重孔子思想的存在,儀式的存在也提醒著統治者要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