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地方人物領袖設計
2.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從日據時代的黃金全盛時期,到光復後金礦業沒落,人口外流,九份這座昔日人稱「小香港」、「小上海」的山城,歷經了大起大落的命運。從過去酒家林立、夜夜笙歌達旦的繁榮,到人去樓空的蕭條,直至民國76年九份藝術村的構想被提出,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進駐,儘管最後該計畫未能成行,但也為九份增添了一層藝術風采;而後又因「悲情城市」、伯朗及藍山咖啡廣告,再度掀起九份觀光熱潮。
瑞芳國中座落在九份山腳下,見證了九份傳奇性的歷史光景。我們將推出一系列的地方藝術家報導,一窺九份商業繁榮的面紗下,原始的人文風貌。而這次的系列報導,我們訪問了九份風箏博物館館長──賴文祥先生。
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風箏達人」─賴文祥先生,創建全臺唯一一座風箏博物館。本文藉由訪問賴文祥先生,深入了解風箏起源和各地的風箏文化,並且親自體驗製作風箏的過程以及成品放飛的喜悅。這位土生土長的九份藝術家,除了期盼自己能為風箏藝術扎根與傳承外,更希望能推動故鄉的人文活動。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光纖連線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交通不便:
本研究地區距離瑞芳國中還有段路,需要坐公車才可到達,所以訪談時都要請師長協助接送。
(2)訪談經驗不足:
在擬定訪問大綱時,會有多處問題重疊,需要師長協助統整問題;而在訪談的過程,因為經驗不足,往往照著訪問稿問問題,顯得很制式化。
(3)天氣不佳:
瑞芳冬季時經常陰雨綿綿,在製作風箏當天剛好下雨,沒辦法放風箏,還好隔了兩天好不容易放晴,才趕忙去放風箏。
6.心得箴言:
這次的訪談,我們到了九份風箏博物館採訪賴文祥先生。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他親切地自我介紹後,便開始滔滔不絕地和我們分享他的風箏收藏,也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新奇的作品,我們才知道原來風箏也可以那麼有創意。後來經過訪談,才知道賴文祥先生建立這座風箏博物館是幾經波折,克服重重困難,秉持著自己的夢想,才能實現。最後賴文祥先生也鼓勵勇於追夢的人,先立定自己的夢想,然後放手去追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