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相關資訊

網頁博覽會作品位置
台北縣瑞芳國民中學網站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2010 年 02 月 20 日
◎學校:台北縣瑞芳國民中學
◎縣市:台北縣瑞芳鎮
◎指導老師:李錦山、蘇正順 、徐瑋譽
◎學生參與研究計畫的人數:9人
◎他們的年紀是:13-14歲
◎專題研究計畫聯絡信箱:lechsn@mail.rfjh.tpc.edu.tw


(二)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地方人物領袖設計

2.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從日據時代的黃金全盛時期,到光復後金礦業沒落,人口外流,九份這座昔日人稱「小香港」、「小上海」的山城,歷經了大起大落的命運。從過去酒家林立、夜夜笙歌達旦的繁榮,到人去樓空的蕭條,直至民國76年九份藝術村的構想被提出,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進駐,儘管最後該計畫未能成行,但也為九份增添了一層藝術風采;而後又因「悲情城市」、伯朗及藍山咖啡廣告,再度掀起九份觀光熱潮。

瑞芳國中座落在九份山腳下,見證了九份傳奇性的歷史光景。我們將推出一系列的地方藝術家報導,一窺九份商業繁榮的面紗下,原始的人文風貌。而這次的系列報導,我們訪問了九份風箏博物館館長──賴文祥先生。

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風箏達人」─賴文祥先生,創建全臺唯一一座風箏博物館。本文藉由訪問賴文祥先生,深入了解風箏起源和各地的風箏文化,並且親自體驗製作風箏的過程以及成品放飛的喜悅。這位土生土長的九份藝術家,除了期盼自己能為風箏藝術扎根與傳承外,更希望能推動故鄉的人文活動。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光纖連線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交通不便:

本研究地區距離瑞芳國中還有段路,需要坐公車才可到達,所以訪談時都要請師長協助接送。

(2)訪談經驗不足:

在擬定訪問大綱時,會有多處問題重疊,需要師長協助統整問題;而在訪談的過程,因為經驗不足,往往照著訪問稿問問題,顯得很制式化。

(3)天氣不佳:

瑞芳冬季時經常陰雨綿綿,在製作風箏當天剛好下雨,沒辦法放風箏,還好隔了兩天好不容易放晴,才趕忙去放風箏。


6.心得箴言:

這次的訪談,我們到了九份風箏博物館採訪賴文祥先生。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他親切地自我介紹後,便開始滔滔不絕地和我們分享他的風箏收藏,也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新奇的作品,我們才知道原來風箏也可以那麼有創意。後來經過訪談,才知道賴文祥先生建立這座風箏博物館是幾經波折,克服重重困難,秉持著自己的夢想,才能實現。最後賴文祥先生也鼓勵勇於追夢的人,先立定自己的夢想,然後放手去追尋。

(三)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你們從事此次「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九年一貫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九年一貫的宗旨即是要讓全國中小學的課程理念以 “生活”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別發展,並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這次我們透過「九份風箏博物館」的主題研究,深入了解「風箏」這項傳統的台灣人文技藝,另外,透過訪談了解賴文祥先生迫切將「風箏」的技藝傳承與發揚,落實學生對鄉土的人、事、物之關懷。

2.我們使用了哪些科技來完成我們的專題計畫?

(1)網際網路:搜尋風箏相關資料。
(2)相機:拍攝風箏作品、製作風箏過程以及與賴文祥先生互動的場景。
(3)錄音筆:記錄相關訪談內容。
(4)印表機:列印相關資料。
(5)攝影機:記錄訪談、製作風箏和放風箏的過程。
(6)個人電腦:網頁製作與文字編輯。
(7)掃瞄器:掃描簡介之圖片


3.你們學到了些什麼技巧?


(1)擬定訪問大綱及訪談技巧。
(2)蒐集資料及統整資料的技巧。


4.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首先,我們發現九份的人文藝術資源相當豐富,以後到九份不會只去逛老街,會多留意那些為台灣傳統藝術扎根的人文藝術家。
再者,以往我們從網路上都是接收資訊,這次我們能自己製作網頁,透過網路和各地的人分享我們的訪談內容,算是個特別的經驗。
還有,透過這個研究計畫,我們更了解訪談的流程,從擬定訪問稿、聯絡受訪者、然後採訪、到最後的資料統整,我們互相合作,一起克服困難,才知道原來一個專題研究計畫需要投注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但完成後真的很有成就感!
最後,能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同學交流,也讓我們獲益良多。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但會互相留言,彼此為對方打氣,彼此交流資訊,也因此見識到各地方的人事物,真的相當有趣。


5.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本專題網頁的製作,有關於風箏作品的介紹,部分是參考館內說明,還有部分是參考網路資料,另外還有一些參考圖片,都有附上相關出處。而博物館內的作品照片,也是經過賴文祥先生的同意才拍攝的。


6.發現和驚奇

參觀完風箏博物館後,顛覆了我們對風箏的既定印象,原以為風箏都是平面的,但現在才發現風箏樣式形形色色,有立體的、有可以發出聲音的、有會動的,還有可以操控風箏走向的特技風箏,這些都讓我們大開眼界。而看似簡單的六角風箏,在我們親自動手去做後,才發現隔行如隔山啊!骨架要怎麼黏貼、提線要對齊哪裡,都有固定的角度,一旦角度不對,風箏就飛不起來了。而最後成品放飛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刻,看著自己親手做的風箏飛在空中,那種喜悅是無法言喻的!


(四)專題研究計畫貢獻度說明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貢獻度

賴文祥先生

受訪與風箏製作說明

20%

黃依馨
郭俐君
游頡霖
吳懿璇
蘇俊杰
簡子翔
錡 靖
高羽彤
游婷卉

1..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2.拍照、攝影

3.訪談內容紀錄

4.編輯書面資料

5.擬定訪問大綱

   

 

50%


李錦山

1.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2.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3.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4.拍照、攝影

    10%

徐瑋譽

1.研究資料指導分析
2.拍照、攝影
3.統整書面資料

    10%

蘇正順

1.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2. 拍照、攝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