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名稱 |
使用內容 |
電話 |
聯絡受訪者及隊員間的連絡 |
錄音筆 |
用於訪談時的紀錄 |
DV |
訪談時的紀錄及參觀紀錄 |
數位相機 |
拍照及資料圖片翻拍 |
掃描器 |
掃描書本上的照片與舊照片用 |
隨身碟 |
備份資料 |
電視 |
觀看錄影效果 |
電腦 |
製作網頁、存取資料、上網查資料、燒錄光碟 |
手提電腦 |
製作網頁、存取資料、上網查資料 |
網路 |
利用網路搜尋資料 |
電腦軟體 |
Aodbe Photoshop CS
nEO iMAGING 光影魔術手
PhotoScape
Microsoft Frontpage
Internet Explorer
Microsoft Word 2000(XP)
Sothink SWF Quicker
CuteFTP4.0
Windows Movie Maker
Microsoft PowerPoint
Medi@show
非常好色
Nero Start Smart
XMind |
三、參加此次專題研究計劃的學生代表著各自鄉土社區的大使,負有向全世界觀眾介紹本鄉本土特色的使命。請解釋說明貴隊用什麼樣的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這次的研究主要以訪談為主,因此我們除了利用電話預約外,還利用E-mail和受訪者進行聯絡,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善用了訪談的機會認識了一些人,並且向他們宣傳我們的研究計劃。
在學校方面,我們利用彈性時間,結合國語、社會、綜合課程,實施跨領域的專題式學習,安排小組成員進行北管戲曲的報告,以協助同學了解傳統北管技藝之美。
對外宣傳方面,我們和聯禾有線的校園新聞合作,將採訪片段剪輯成新聞,在由校園小記者配音,在校園新聞中播放。另外,我們也將影音檔上傳youtube,供大家連結下載。
目前,我們已經取得學校支持,準備將網頁翻譯成英文,並且參加國際網界博覽會比賽,我們希望可以因此讓更多的人了解與欣賞傳統北管戲劇的藝術之美。
四、貴隊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莊進才老師專攻北管樂器,現為漢陽北管劇團團長、羅東福蘭社副社長、臺北藝術大學兼任教授。曾獲教育部第十屆民族藝術薪獎、第八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獎項。莊老師從小跟隨戲班,加上非常努力的學習,因此不管是文場或武場的表現都很傑出,精通北管戲曲,所傳授之子弟不計其數。然而時代變遷使傳統北管戲曲失去原有的空間,莊老師有感於藝人凋零,北管戲曲的存在與發展產生了嚴重危機,為了使北管戲曲能在民間傳承,除受邀藝術節慶演出北管經典劇目,以保存並展現動人的北管戲曲外,更積極配合政府單位辦理北管戲曲傳承工作,將北管戲曲廣植新生代,培育北管薪傳人才,實際為社會保留一份珍貴的文化資產,讓多元與多源的北管面貌更具學術文化價值。
因為我們的網頁介紹,可以讓更多的人注意到努力經營漢陽北管劇團的莊進才老師以及即將消失的傳統北管戲曲技藝,一直是驅動我們持續研究的動力;如今看到我們的研究成果,得以受到眾人的注目,心中更是雀躍不已。能夠讓更多人藉由我們的專題研究,了解到不為人所注意與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是我們最大的期望。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受到我們專注的研究精神所感染,繼續投入發掘與紀錄屬於台灣的點點滴滴。
 |
 |
五、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我們所引用的資料,除了由隊員親自撰寫外,引用文字的部分(包含書籍、期刊、網路等),採用由老師所介紹的APA格式註明引用出處。照片引用的部分,則以E-mail聯絡版權所有者,說明我們的研究計畫,並請求給予引用的許可。研究過程需要引用很多人的資料,但是我們對於智慧財產權卻不是很了解,因此明明在網路上找到我們需要的圖片,卻不能立即使用,還得信件往返,才能確知引用是否恰當。雖然我們覺得很麻煩,但是老師說這是對原著作人的一種尊敬。我們希望以後也有人引用我們所做的網頁,但是一定要告訴我們喔!
六、發現、教訓和驚奇?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北管戲,雖然有些口白聽不太懂,但是北管劇的劇情表演非常生動,因此我們還是很認真的看完了整齣戲。當天中午約有二十多位觀眾,都是老先生、老太太。「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
」北管就是亂彈,又稱大戲,從這句古諺中,可知北管戲的地位。我們這群小學生大概很難體會這種有著優美唱腔及身段的北管戲,所以才看一下子就失去耐性了。在這即將消失的文化中,靠著莊老師及團員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保留傳承的機會,但是觀眾群的不斷流失,真是讓人感到憂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