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廟都有祂的禁忌,如果不小心觸犯到會有意想不到的恐怖的事。
台灣民間俗信人是軀體與靈魂的結合,生時軀體所處的世界是陽間,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叫陰間,陰間的靈魂俗稱為鬼,人有人的空間,鬼有鬼的世界。有子孫祭祀、供奉牌位的,可轉化成神格的存在,若無後嗣奉祀的,稱為「無緣鬼魂」。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在台灣民間尊稱為「老大公」或「好兄弟」,其中含有親切之意,也有敬畏之心。
民眾相信人死為鬼,所以祭祖一直是重要的活動,也是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表現。至於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基於人道的關懷,悲憫其無人奉祀,因此為他建祠,使之有所歸屬,《春秋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有所歸之後才不會危害人間。一般供奉鬼魂的祠廟概稱為「陰廟」,以其非正神、天仙之故。
這些陰廟以性質不同又分類奉祀,通常厲鬼供奉在「大眾廟」,尊稱為大眾爺;因剿賊平亂而戰死者供奉在「義民廟」,以嘉許其義行,在開臺初期,清廷經常利用客家子弟剿平民變,所以這種義民廟尤其以客家地區為多;因閩粵械鬥、漳泉械鬥、姓氏械鬥等事件而亡者,則以義×公、×義公等名稱奉祀;凡因修路、建築、遷墓所挖掘出土的無主骨骸,或有無名屍則集中供奉,稱為「有應公」、「百姓公」、「萬善祠」、「金鬥公」、「大墓公」等;如為無主女屍則集中在「姑娘廟」,以示男女有別;海上浮屍則稱「水流公」,如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宮」;有些醫院也設有「院公」「院婆」的小祠廟供奉死於院中的無名病患;也有民眾將城隍廟、地藏王廟歸納為陰廟。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通常在廟後都設有納骨塔、納骨間放置無主骨骸,納骨之處平常重門深鎖,只有農曆七月才會開啟門扉。俗信七月初一是鬼門開啟的日子,凡供奉陰鬼之祠廟,在這一天淩晨,都會像徵性地將放置骨骸的門打開,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
引用來源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90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