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三山國王廟:鹿港三山國王廟:基隆三興宮

台南三山國王廟 北區 / 二級古蹟


  臺南三山國王廟,坐東朝西,為三殿三進式建築。正面看來就像三座三開間的殿宇並排,中央屋頂較高,兩側較低,正面各開三門。
  中央正殿供奉中山、明山、獨山三神。神的面立著三位國王夫人。右殿是供奉韓昌黎的韓文公祠;在殿為供奉天后聖母的媽祖祠,均為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添建。乾隆四十一年丙申(西元一七七六年)叉加達第三進的客房,並以狹長形的後埕與左右牆門相通,成為會館的獨立出入口。
  會館的主要功用,是提供潮汕籍民前來臺灣時投宿之用的。位於昔時小北門鎮北防水仔尾,也叫大鎗街的三山國王廟,是一座大不雕飾相當精美的建築,前殿採用柱廊式結構,步通架於檐柱頂上,站出挑至挑檐桁下的吊筒外,步通上用雙到逐層承接衍檁。
  沒有光滑的束材,只有鏤雕精細的月。兩側山牆內側壁面浮列仿不結構棟架,充分表現潮州式建築的基本風貌。此外,屋頂脊線平直,只在兩端微微翹起,脊堵嵌瓷色澤豐富,圖象凹凸分明,屋頂至用黑瓦,與閩南建築習用的紅瓦大異其趣。
  外型上給人莊嚴肅穆,而又神采飛揚的感覺,是貝他廟宇所難得一兒的。目前廟內仍留存不少古物,如:乾隆九年甲子(西元一七四四年)的「三山明兄廟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的「重建三山國王廟捐緣碑記」,同治三年甲子(西元一八六四年)的「重修三山國王廟碑記」、乾隆御筆的「褒忠」匾以及鑄於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元一八七四年)的鐵質古鐘,都是相當具百歷史價值的。

鹿港三山國王廟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乾隆2年(1737年)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276號
歷史沿革
三山國王廟創建於清乾隆2年(1737),廟宇的設立說明早年即有客家人士來此開墾。鹿港三山國王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原廟位於今中山路與民權街口,座東北朝西南,其後方為鹿港的三山國王廟義塚。
鹿港是泉州人群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清嘉慶4年(1799)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殿前方有一只石製香爐,其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基隆三興宮


基隆三興宮於83年11月由陳峰裕、張明滿、杜葉兩成、張坤發、佘建德等,成立籌備委員會,原址在基隆市新西街。
於84年4月加入基隆市道教會,成立之初三山國王降鑾指示,將在此處暫居三年,爾後神蹟顯赫,日益興旺,由各地前來請求三山國王解答疑難、消災解厄的善信絡繹不絕。
85年農曆2月15日巾山國王聖誕千秋,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由張明滿女士任主任委員。
86年3月三山國王現景指示大廟興建之所在,主事羅興旺先生開始與本宮委員、弟子找尋三山國王指示之廟地,幾經波折,於87年9月在獅球嶺上找到景中所指三顆神樹之所在位置,適逢原屋主正欲轉售他人,亦為廟地所用,然主事與眾委員、弟子力排萬難,終購得此靈秀之地,完成三山國王之使命。
俟後,幾經多方募款於88年6月29日動工興建,88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三興宮大廟,爾後多番擴建,方有今日之局面。
並於90年申請基隆市寺廟登記,91年完成正式登記並發照,成為政府登記有案之寺廟。
同於90年申請參加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 93年本宮主事榮任該會理事之職。

本網站屬於「埔鹽國中」參與2010網界博覽的作品。 網站管理員:natureg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