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計畫首頁認識太魯閣族認識新白楊獵人夥伴獵人曆傳統歌謠獵人生存法獵人開講主題研究過程
 
 

認識太魯閣族
向上 • 歷史地理 • 語言文化 • 社會制度 • 祭典儀式 • 歷史大事 • 神話故事

小米變麻雀
        從前天下萬物都是太魯閣族人的好朋友,讓太魯閣族人不必辛勤工作,就能過著好日子。比如說:想要吃飯的時候,只要走到小米田,輕輕鬆鬆摘下一粒小米。把這一粒小米放進飯鍋裡,再生火煮飯,很快就有滿滿一鍋足夠全家人吃飽的小米飯了。
        可是有一天,這種幸福的日子卻被破壞了。
        有一位非常懶惰的女人,平常就只知道好吃懶做,整天只想著要怎樣才不用做事。這一天剛好輪到她煮飯,這個懶女人懶散的走到小米田。看到小米,懶女人心中忽然想到:「一粒小米可以煮一餐飯,那很多小米不就可以煮很多餐飯了嗎?這樣我以後就都不用煮飯啦!」於是她急急忙忙採了許多小米,一股腦兒的全丟進飯鍋,準備生火煮飯。
        等呀等,等呀等,就是沒有米飯的香味。懶女人好奇的打開鍋蓋,這下可不得了了,沒想到鍋子裡頭的小米全都變成麻雀一溜煙飛了出來。這些麻雀邊飛還邊唱著:「懶惰的人呀!以後你們可得辛苦耕作才有小米吃了!到了收成的季節,我們還會來偷吃小米喔!」從此以後,太魯閣族人就只有辛辛苦苦的耕作與狩獵,才能換得三餐的溫飽了。

資料來源:
里慕伊 阿紀/故事採集,瑁瑁 馬邵/繪(2002)。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台北:新自然主義。

靈鳥希希利
        從前在山頂上有一塊大石頭,大石頭又大又重,穩穩的安坐在山頂上。平常很多鳥就在大石頭上面玩耍遊戲,非常快樂。
        有一天,有隻鳥提議說:「我們誰能推動這塊大石頭,我們就稱牠為王。」於是每隻鳥都摩拳擦掌的想把大石頭推下山,可是卻沒有一隻鳥能夠移動石頭。就連平常力氣最大最厲害的kaboji鳥和boshi鳥使盡全力用力推,大石頭還是只動了一點點而已。
        就在這個時候,靜靜旁邊看的Sisil鳥走了過來,想要試試看推大石頭。可是Sisil鳥長的又瘦又小,有辦法推動又大又重的大石頭嗎?沒想到,Sisil鳥慢慢的走到大石頭旁邊,用力一踢,一腳就把大石頭踢到山谷下。大家看了簡直不敢相信,於是便尊稱Sisil鳥為鳥中之王。
Sisil鳥要飛上天時,對人們說:「以後你們要注意聽我的啼聲,來判斷吉凶。」從此以後,不論是決定重大事件,或者是外出狩獵、出草,太魯閣族人都要先聽Sisil鳥的叫聲,來判斷吉凶。

禁忌習俗
1. Sisil鳥的啼聲緩和而清亮是吉,雜而急是凶。
2. Sisil鳥在獵人前進方向的右邊不斷盤旋鳴叫是吉,在左邊是凶,獵人要停止前進,等到Sisil鳥移到右邊時,才能繼續前進。
3. Sisil鳥從獵人面前鳴叫橫飛過是危險凶兆,應立即折返,改日再來。
4. Sisil鳥從右向左再從左向右鳴叫橫飛,是凶兆。


參考資料:
1. 劉育玲(2001)。台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 佐山融吉(1918)。蕃族調查報告書3-紗績族。臨時台灣舊慣習調查會。
3. 賽德克(Seediq/Sediq/Sejiq)民族論壇--Sisil鳥的研究報告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sediqyouth/web/sisil
4.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各族傳統文化--祭儀文化--生命禮儀--太魯閣族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ID=3&ClassID=9&TypeID=20&RaceID=10


出草的禁忌
        出草這項太魯閣族人認為神聖、具有男子氣概的習俗已經在一百多年前取消了。傳統的太魯閣族人平時並不隨便出草,而是當有外族侵犯、個人洗刷冤屈或遇到重大災禍祈求祖靈降福時才會出草。
         出草大多是由族長或祭司帶領幾個人一起去,出發前要求夢及鳥卜三次,有吉兆才去,有凶兆就回來。一直到出草的隊員到家為止,出草隊員家裡的灶火不可以熄滅,也不可以做手工藝和開玩笑。
         當出草隊員接近敵人時,會派穿著英雄裝有出草過的人先去察看,再攻擊敵人。如果成功殺死敵人,全員平安的話,出草隊伍在回程時,敵人的人頭會由年輕人揹,一路上高興的唱歌。獵到人頭的人也會在路上被族人迎接並穿上英雄裝。
        到了部落之後,如果有人生病的話,要把敵人的頭往病人身上搖晃,病人就會好了。第一天在獵到人頭的人家裡餵人頭酒糟、豬肉、糕,跳舞慶賀。第二天便帶到族長或祭司的家,第三天由參與出草的隊員餵豬肉及飲酒。之後將敵首放在骷髏架上,掛上用草根作成的飾物,由族長祭祀招喚敵人靈魂。對他說:「經由我們的力量使你能到我們的部落。也許你全家很難過,如今你很高興能吃到很多的東西,就請你招呼你全家帶到這裡來。」接著部落慶賀約五六天。
        但是如果有人員受傷或死亡的話,出草隊伍就會在晚上脫下衣服一個一個安靜地進到部落。用石頭敲門叫醒家人,再不聲不響的進入屋內,身上帶的刀也從此不用了。發起出草的人也必須對死傷者進行賠償。

參考資料:
1. 劉還月編著,李娜莉、涂麗娟、陳佩儀著(2001)。台灣原住民祭典完全導覽。台北:常民文化。
2.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各族傳統文化--祭儀文化--生命禮儀--太魯閣族
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ID=3&ClassID=9&TypeID=20&RaceID=10

 

聖山起源

  天地開闢之初,有一男神和女神,自天而降,來到最高的山上一塊大岩石上。忽然這塊大岩石,分裂為二:一變大自然,一變宮殿。二神便把此地叫做”Benubung”(祖先地)並定居於此,並從此繁衍其子孫(廖守臣(1984)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26-27)
  
而現今的大岩石就是位於西林村支亞干溪清水溪的上游的地方,有一塊大岩石坐落在此山,那座山的名稱叫:Pusu btunux(祖先發源地),也稱觀音山、白石山或牡丹岩。獵人去打獵的時候要取獵物的局部肉塊來祭拜,否則獵槍會不見,獵到的動物也會不見 。那座山可能有很多那裡祖先的亡靈,每次打獵經過時都要去祭拜。
【訪問
旮日羿•吉宏 2007.02.03】【繪圖 馬志成
【參考
2003 旮日羿•吉宏<聖山與祖靈: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當代復振運動探析>】【授權同意書】

 

部落的英雄1

  Yabu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士,在日據時代的時候,會利用山區地勢或叢林抵抗日軍(),當時日人無法掌握他的行蹤,部落裡也有許多勇士跟從Yabu,並與他並肩作戰 。日本人為了減低傷害,因此將Yabu的母親抓去關,Yabu為了營救母親,就自投羅網深入日人所下的圈套。
  在過去的可巴洋部落及現今的見晴社區,有很多人叫
Yabu。因為Yabu是我們的祖先也是我們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所以老人家為晚輩命名,就會取Yabu這個名字,代表被命名的人做事速度敏捷、勤勞踏實。
【訪問 旮日羿•吉宏 2007.02.03】【繪圖 王浚峰

部落的英雄2

  我們村中過去的族人為了生活,不斷遷息尋找可以居住的地方。族人中有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叫做巴洋,他是旁卡Bonga)的小孩。巴洋身體 的很強壯,從小就展現出不同於其他小孩的能力,讓族人特別注意。但他的媽媽常告訴巴洋,當你發現你的能力越高時,你的責任就越大,希望你能將我們族人發揚光大。從此 ,巴洋開始幫族人服務,樂善好施,抵禦外人而受到族人的尊重。
  後來巴洋死後,族人還一直懷念他,並且相信他的英靈會一直保護族人,所以就稱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做「西可巴洋」以懷念巴洋的照顧。後來發音略作改變,稱住地為可巴洋,就是現在的新白楊。

【資料整理 艾德林 老師 2007.02.12

 

Copyright@見晴國小新白楊文化資訊社 20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