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文化

鄒族的弓箭


  在鄒族最重要的傳統祭儀mayasvi(戰祭)中,年滿週歲的男嬰會被帶至kuba讓天神認識他,事後舅族會贈與男嬰小刀、小弓,這足以顯示在傳統鄒族社會,男子負責征戰和狩獵,射箭技能對鄒族男子的重要性。

取材季節
  製作弓箭的竹子,取用於乾季時,也就是九月份過後的季節,因為那時的竹子水分較少一點,蟲柱的機會也比較少,而且那時的質地較堅固,不只做弓箭,也當做建
材來使用。

弓弓的材料
  傳統上常用九芎、桑樹或者是筴迷,現在則多用桂竹和刺竹。

箭的材料
  鄒族將箭竹分四種pasu、pasukosa、ngutu和sango,其中pasu、pasukoza是不適合做弓箭的材料,nguzu是最適合做箭的材料,nguzu跟pasu的最大區別是pasu的節的上方會突出,當拉弓放箭時會撞到弓身,箭會偏掉降低準度,所以不適合用來做箭。

箭


紐西蘭麻弓弦的材料
   苧麻,五股編成圓柱狀韌性極強,如果要臨時作弓弦時可以用maolan(紐西蘭麻),晒乾後的maolan質地易碎,反而不適合拿來做弓弦。

 

 

 

 

箭頭的材料各種箭頭
  
傳統的箭頭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利用桂竹做成有回鉤的三叉箭頭,利用三叉箭頭來獵取小動物,命中率很高。第二類則是用鐵器磨成的,通常打大型獵物就需要用鐵器箭頭,除了可以用來當箭頭,也可以當成小刀來切割獵物,這種設計能打水鹿、山豬。
  除了箭頭的部分,箭尾的部份也很重要,搭配三叉箭頭的箭尾尾翼是兩支羽毛,鐵器式的箭頭搭配的的箭尾毛羽毛有三支。因為三叉箭矢射出後自然會翻轉,所以箭尾的羽翼只需兩片就夠。但是鐵器式的箭頭如果只加兩片羽翼,箭矢會因為太重而下墜,若搭配三片羽翼則可以旋轉以減緩下降的速度。
  有回鉤的三叉箭矢,也可以用來刺魚,因為以前溪流中有許多體型較大的洄游魚類,一條魚可裝滿整個魚簍。

箭尾上的羽毛
  大多是用雞毛,也會用松雀鷹、鳳頭蒼鷹、老鷹、貓頭鷹、藍腹鷳(雌鳥更佳)和帝雉等。

箭羽

弓箭的比例
  在鄒族做弓箭是以人的身高比例來製作屬於個人的弓箭。以弓的長度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短弓:質地要硬,常使用在一般打近距離的獵物,講求速度,也用來獵取小型獵物如松鼠......等,通常是用桂竹做成回鉤式的箭頭。第二種是長弓:因為兩手展開的長度大約是一個人的身高,所以製作長弓時會將竹子立在地上,取其高度至耳垂或頭頂的位置,這樣製成的弓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弓太長無法施展最大力量;弓太短則容易被拉斷。如果要獵取活動力強的動物如:山羌,要使用短弓,而活動力較慢的則可以使用長弓。

射箭技巧
   首先要知道弓箭的頭跟尾,弓要先平放,以免讓弓箭滑下來,將箭尾扣上弓箭,用食指和中指第一個關節來夾著固定好,再拉弓,右手拉到臉頰旁,肩膀擴張,左腳瞄準目標,等到瞄準時,就準備放箭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加練習。

拉弓    瞄準

鄒族弓箭兩三事
  1.射箭時要有臂力,以前要成為一個弓箭手,射家豬時一定射穿豬體。
  2.在臺灣的原住民族群中,只有鄒族箭尾才有羽翼。沒羽毛的弓箭較適合使用在原始森林,而有羽毛的較適合使用在平原上。鄒族箭尾有羽毛應該是從平地帶上山來的,至於是哪個家族帶上來的就不得而知。
  3.射箭前,要先做理毛的處理。

   4.鄒族人是不用箭袋的,都是直接握在手裡,要多少枝箭,就要看個人的技術來評估。當手裡握箭時,箭頭要朝上,因為當你要拿弓箭時,手可能會割傷,這樣拿也可以砍掉擋住路線的雜草藤蔓。

資料提供:莊蒼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