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本隊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大會網站  備用網站

2. 本隊學校的首頁:花蓮縣明義國小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九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4. 學校:花蓮縣明義國小
5. 縣市:花蓮縣花蓮市
6. 指導老師:吳金倫、王文俊、江璟佑
7. 多少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10位學生
8. 他們的年紀是:7-12歲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chinlunwu@msa.hinet.net
TOP
(二)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企業組織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河川大多發源於中央山脈,花蓮的主要兩大水系是花蓮溪、秀姑巒溪,其他為次要河川,花蓮的河川大約佔6 %,與平原面積相當(7 %),所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花蓮原本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每到假日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來訪,但是漸漸的河川已經不是那麼清澈見底,取代魚兒在水中遊動的是一個個塑膠袋以及一層層的浮油,家庭及工廠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溝進入河川,平地的河川-美崙溪給人的感覺就是髒亂、惡臭,這是誰造成的?誰要負責整理、恢復原貌
每到假日花蓮的好山、好水總是吸引大批的遊客徜徉在其中 未經處理的家庭、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溪中,讓我們的溪水慢慢的發臭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近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許多環保團體致力於環境的保育與復育,佛教及善心團體利用放生活動累積功德,部分人員的無知造成生態破壞而不自知,我們當然也不能袖手旁觀於環境的逐漸惡化而不積極採取環保行動。何其有幸,花蓮縣鯉魚潭旁有一棟不起眼的建築-花蓮縣水產培育所,裡面不只是培育著花蓮縣一般食用、原生及保育魚種,更富有一個重大的任務,保護花蓮縣境內所有的大小河川,藉由我們的探訪過程,將水培所做深入的介紹,藉此培養學生對生態的關懷與愛護並實地去體驗保育活動,最終希望能讓水培所卸下神秘的面紗,讓它成為一個良好的河川魚類及生態保育教室,讓家長及老師們閒暇時可以帶領孩子去做一趟生態之旅。
牠是凶猛的珍珠石斑,不當的放生讓許多原生魚種被吃掉而逐漸消失 不起眼的建築物卻肩付保育河川的重責大任 水培所裡面有許多珍貴的台灣原生魚種

透過專人的解說讓我們對魚類有更深入的認識

在實際訪查活動中,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由實際參與生態調查活動中加深生態保育觀念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的網路是3MB/512K的ADSL線路,但大部分的同學利用網路主要是在放學後,回到家中使用自己的電腦網路設備,主要是透過寬頻網路服務(例如:ADSL)上網作業,有些則是透過56K數據機連接上網作業。
學校電腦教室有兩間,各有四十部教學電腦、掃描器,在我們製作網頁均發揮很好的功效,老師們的數位相機,在資料照片的取得上,皆非常便利。

實際出發訪查前,先上網查相關資料 將書籍中查到的資料輸入電腦 訪查回來後,將整個活動心得紀錄下來

 

5. 我們克服的難題:(技術障礙、語言、時程、經驗、觀念、團隊合作溝通....)

專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遭遇許多的問題,其中包括聘請生態講師上課的經費,隨同屏東科技大學研究人員進行清水溪生態調查的時間安排,屏科大研究人員一年來花蓮進行生態調查的時間不多,必須事先與他們協調,小朋友平時要上課,只能利用星期三下午及週休二日的時間,這些經費申請、時間安排的問題很感謝花蓮縣水產培育所 林所長、林俊義叔叔、 俞淵齊叔叔的大力協助,他們向花蓮縣政府申請相關經費,以下就是他們幫我們申請的公文資料: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協助明義國小進行鄉土教育計畫書

ㄧ、計畫依據:明義國小 97 年 2 月 29 日義國訓字第 09700004130 號函。

二、計畫目的:為協助明義國小參加推動鄉土教育使命式學習專題研究,並以「河川守護者 - 水培所」為題,讓學生瞭解漁業文物的保存與種類、原生種魚類的種類及河川生態保育等,進而落實本所推廣生態教育之任務。

三、主辦單位:花蓮縣水產培育所

四、計畫對象:明義國小吳 金倫 老師及 6 位 5-6 年級學生。

五、計畫內容辦理方式:

1. 聘請講師(馬太鞍濕地教育協會艾理事長業直、縣府林務課陳技士士成、水保課賴技士旺坤、本所林技佐俊毅)講解相關課程共四次:如生態工法、水生植物與昆蟲、常見的溪流魚類、自然生態保育

2. 至本所參觀二次及魚拓製作一次,由本所林技佐俊毅負責解說及製作魚拓

3. 專訪一次:由學生針對相關河川生態問題進行專題訪問,訪問對象為林技佐俊毅、林所長鴻桂。

4. 河川探索:由屏東科技大學進行河川生態調查時,帶領明義國小師生至清水溪進行河川調查的實際操作。

六、行程及課程表: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3月26日星期三
下午13:30至16:30
參觀水培所
4 月 10 日 星期四
下午13:20至14:50
明義國小室內課(魚、蝦、蟹)
4月17日星期四
下午13:20至14:50
明義國小室內課(自然生態保育)
4月19日星期六
上午09:00至12:30
魚拓製作及影片欣賞(水培所)
5月07日星期三
下午12:00至17:00
戶外生態工法介紹(白鮑溪)
5 月 21 日 星期三
下午12:00至17:00
戶外銅門清水溪生態調查
5 月 24 日 星期六
上午10:00至16:30
室內課(水生昆蟲)戶外觀察(馬太鞍濕地)
 

6. 心得箴言:

地球只有ㄧ個,自然生態環境已經慢慢在改變,破壞自然環境的結果就是大自然的反撲, 關心及愛護我們的環境不是單一機關團體的責任,這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培養的觀念,希望藉著我們的專題研究喚起大眾對生態保育的重視,也由衷感謝「花蓮縣水產培育所」默默付出心力的叔叔們。

不懂得愛護環境,再多的補救將無濟於事 唯有關心、愛護我們的環境,才有清澈的溪流 希望我們的溪流都能發現可愛的小螃蟹
TOP

(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1) 結合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的十大基本能力中,「主動探索與研究」的能力是以漸進的方式來達成,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主導,老師從旁協助,結合課本知識與舊經驗,強調思考與創作,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藉由參與專題研究機會,透過對花蓮縣水產培育所的訪查及白鮑溪水工教室、馬太鞍濕地、清水溪生態調查的實地參觀、訪問,室內生態課程的實施等過程,讓學生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探索活動,同時結合電腦資源的運用,以網頁形式呈現具有深度的專題研究結果,在參與過程中適時培養小朋友具有分析、歸納、組織和統整能力,在小組討論時,訓練表達、溝通的技巧以及尊重他人增進團隊合作。這次的專題研究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環境教育」、「語文領域」、「社會領域」、「資訊教育」、「兩性教育」以及「鄉土教材」,九年一貫的課程中,鄉土教育已經逐漸落實在各鄉鎮市,學生從學校課程中學習到認識與愛護自己生長居住的土地,透過實地探訪中學到如何與人應對、整理資料、發問、資料彙整,在環境教育中了解到不只是從自然環境中獲取利益,更要懂得保育才能永續經營,讓下一代有同樣美好的自然資源。「學習」不限於學校、教室和課本,自然界本身就有許多秘密值得我們去發掘,目前網路已經進步到無遠弗屆,可以快速獲取新知,從現在熱門的六大議題中的「資訊教育」來看,除了可以學習更多網頁設計的技巧,也增進了文書處理的能力,並利用網路查詢相關資料,連結、架構網頁 …… 等,讓我們對電腦的運用更加熟悉,這是落實學校「資訊教育」最好的方式,目前社會上強調兩性平等,希望透過共同合作,讓學生學習尊重異性,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

(2) 培養溝通技巧能力與團隊合作理念   

在與學生、花蓮縣水產培育所互動中,深切的體會到完成整個專題研究計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於水培所人員給予最大的資源,生態解說員辛苦的陪伴我們實際探訪所付出的心力,生態講師豐富的課程內容,在此由衷感謝,讓我們對整個溪流生態環境、台灣原生魚種有了全新的認識;除此外,在研究過程中要有積極的態度才能順利把進度完成,因此我們學習到團結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也體會到與他人分享心情感想的快樂。

(3) 網際網路學習與應用  

由於網際網路的多樣化,它能結合聲、光、色,比傳統方法更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專心學習。網頁製作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完成「獨立學習」,讓學生不因時間、地點限制,可以在興趣高昂或有需要時隨時學習,使用網際網路教學的好處就是:掌握最新資訊、教材內容具延展性、教材的多樣化及素養提昇等等。

團結力量大,懂得分工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藉由訪問專家、學者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星期三中午留下來準備將作品製作成網頁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使用的工具 用途
電話 連絡學生、家長、講師及相關人員, 確認訪問的事項、時間與地點,以便安排行程。
數位相機 利用數位相機的特點, 將活動中的點點滴滴一一記錄下來, 取得大量拍攝參觀訪問過程及活動記錄照片。
錄音機 將生態講師授課內容, 受訪的對談錄音下來,以方便日後的資料整理。
電腦軟體 hotoshop 、 PhotoImpact 、 Dreamweaver MX 、 word ,進行 網頁製作、圖片美工處理、資料的蒐集及整理。
傳真機 傳真公文樣式,請各機關單位協助專題研究進行。
書籍、報紙 閱讀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查詢相關新聞資料,增加對主題的認識。
實地採訪 實際到水培所及相關地點進行生態調查, 獲得最清楚、完整的資料。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這次專題研究的主題主要是從網路新聞報導中啟發的靈感, 新聞中提到水培所正準備到校進行鄉土教學的活動,我們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由吳老師先隻身前往水培所與林所長洽談相關事宜,沒想到林所長爽快的答應,交由林俊義叔叔、?淵齊叔叔協助辦理,回學校後老師與我們分享這個好消息,大家一起擬定出訪、上課的時間、訪問的問題,老師要我們自己提出問題訪問這些叔叔們,一想到這裡心中就有些緊張。

好高興找到ㄧ篇可能成為題目的新聞報導,趕快儲存起來 先將訪問林所長、?叔叔的問題記錄下來,大家再ㄧ起討論 從學校圖書館的書籍中尋找問題的靈感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ㄧ般民眾包括我們對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毫無印象,或只是知道它位在花蓮縣旅遊勝地 - 鯉魚潭畔,對於這棟建築物內部的陳設、存在的目的、 對於整個花蓮縣境內大大小小的河川生態有什麼重大的影響渾然不知,透過我們以網頁形式呈現專題研究成果,讓所有人以「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做資料搜尋時能看到我們辛苦的研究成果,看完我們的網頁內容能喚起對生態保育的重視,更進ㄧ步影響週遭的親朋好友,讓大家知道花蓮縣原來有一個值得好好去參觀、學習新知的好地方。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位在通往鯉魚潭的要道旁邊 水培所緊鄰風景優美的鯉魚潭,但是大部分的遊客都不會進來參觀 這是通往知識寶庫的ㄧ道門,只要你肯進來,ㄧ定收穫豐碩


5、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網頁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 一 ) 水培所林俊義叔叔提供關於魚、蝦、蟹的資料

( 二 ) 花蓮縣政府林務課陳士成叔叔 提供關於生態保育的資料

( 三 ) 花蓮縣政府水保課賴旺昆叔叔提供關於生態工法的資料

( 四 ) 馬泰鞍濕地協會理事長 艾業直叔叔提供關於馬太鞍濕地、蜻蜓生態的資料

網頁中的內容絕大部份都是我們師生共同完成的,參訪照片都是我們親自拍攝,網頁中呈現的資料極少部分是來自以上四位叔叔們的資料,大多是我們實地觀察,透過解說員的講解及閱讀許多書籍、資料、網站並經過消化吸收,共同討論與分工合作完成,而參考資料的來源我們已明確註明出處。

林叔叔告訴我們許多魚、蝦、蟹的知識 賴叔叔帶我們到白鮑溪生態水工教室參觀 艾叔叔教我們認識馬太鞍溼地的動植物


6、發現、教訓、和驚奇

一、發現

在兩次參觀水培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好多已經不存在現今溪流中的台灣原生魚類,有些是因為環境污染而逐漸消失、有些是因為其他強勢魚種、外來魚種的迫害而滅絕,這都值得我們去關注,不然下ㄧ代只能從書本照片中得知牠們曾經存在,隨同屏科大研究人員做生態調查時,看到一條沒有任何汙染、垃圾的清澈溪流,山區原住民部落正積極的保護他們的家園,這讓我們覺得十分高興。

這個可怕的東西是鱸鰻,野外很少看到牠 這是大口湯鯉,在ㄧ般溪流已經絕種了 清水溪封溪護漁後,變的非常乾淨看不到垃圾


二、 驚奇

在參觀白鮑溪生態水工教室時,我們發現一個古老的汲水工具-水車,大家爭先恐後上去踩看看,踩不到 5 分鐘就不玩了,因為太累了,原來古時候的人取水這麼辛苦。對於魚拓是什麼?我們毫無印象,更不用說要製作魚拓,我們團隊中有同學曾經看過,但是大部分都沒印象,在水培所學習製作魚拓時,一開始覺得很簡單,隨便塗一塗墨汁就好了,沒想到最初的作品根本不像魚,簡直是ㄧ團黑墨,經過數次的努力,它越來越像是ㄧ條魚,不過很好奇的是那一條塗滿墨汁的魚還能不能吃呢?

這個水車好重,我們三個人都還踩不動 將魚上墨是有技巧的,不是隨便塗一塗就可以 我和媽媽一起努力的成果,想知道怎麼做嗎?


三、 教訓 :

在參觀白鮑溪生態水工教室時,我們深入了草叢中,因為解說牌都設立在草叢中,我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設立在草叢中,原來是很久沒有人來參觀,也沒有人管理,讓雜草ㄧ直自由生長,進入草叢時,許多同學穿短褲,短袖,被蚊蟲叮的滿腳都是紅豆冰,更不時聽到尖叫聲,因為女同學看到有許多蜘蛛、不隻名小蟲穿梭,進行戶外活動時還是要穿著長袖、長褲,避免因為蚊蟲的關係影響興致。

設立在水工模型邊的告示牌非常髒亂,表示這裡似乎沒有人管理 老師我的手臂被蚊子咬了好幾個包包 是什麼東西爬到我的腳上?真後悔沒有穿長褲!


TOP

(四) 「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參與學生

一 、事前蒐集相關資料、討論與整理
二 、擬定訪問的內容
三 、訪問相關人士
四 、整理訪談內容
五 、整理室內課程資料
六 、填寫進度報告
七 、作品內容整理

60%
吳 金倫 老師
王文俊 老師
江璟佑 老師

一 、召開小組會議
二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 、拍照
五 、聯繫受訪對象
六 、協助安排訪談

20%

林俊義叔叔

陳士成叔叔

賴旺昆叔叔

艾業直叔叔

林所長

俞淵齊叔叔

屏科大賴叔叔

一 、水培所解說導覽
二 、戶外生態教學活動
三 、室內生態教育

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