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南澳平原是由南、北二溪沖積而成,土質肥沃多沙、排水良好,最適合稻米及瓜果類的生長。

稻米

南澳平原在日據時期是日本壽司米的產地,據大正13年總督府當局之「蘇澳郡大南澳原野開墾」政策,大南澳土地肥沃,如開水田一百甲所出之米可供一萬人食用,栽種優質的日本米,不僅可以自給自足,而且也輸出百分之八十供外地食用, 可見當時產量、產值之高。

光復後由於生產技術大幅改善稻米產量更形提升及至目前南澳地區稻米生產已經因為農業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產量逐年降低農地逕行休耕比比皆是稻米生產不敷成本更讓辛勤耕作的農民望田興嘆

 

 

 

右圖一: 大正13年刊載於台灣日日新報之大南澳移民計畫原文, 其中大幅強調大南原野之稻米生產之經濟效益

洋香瓜

澳洋香瓜之種植開始於民國1980年代,由花蓮引進品種試種後,發現大南澳地區的沙質土壤、氣候溫差和水質均適合洋香瓜之栽種,由於農民辛勞耕作,努力於栽種技術管理更新與改良,至1992年種植面積已高達100公頃之多。

早期農民種植水稻,因收獲及經濟效應成效不佳,導致生活經濟困苦。在栽種洋香瓜之後,收益逐漸增加,農民生活品質及水準漸漸提昇,促進大南澳地區經濟成長功不可沒。但近年來農民老年化,青壯年人口外移及大量果蠅嚴重侵害下,此項產業已漸漸沒落中。

圖二: 南澳地區農業人口老化, 洋香瓜之特產逐漸沒落, 對肥沃土地資源相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