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53@ms23.hinet.net

[瓷器的歷史
[瓷器的製作
[瓷器的種類] 
[瓷器的保養]

 

瓷器的種類

 

 

宋代五大窯:
官、哥、汝、定、鈞等,有宋代五大名窯的說法。
哥窯
哥窯出產的瓷器胎質細膩且性能堅實,一般較重。器物以瓶、爐、洗、碗、罐爲主。
哥窯主要以釉色取勝,釉色以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 豆綠,米色爲主。均勻光潔,晶瑩滋潤。
尤其開創了以紋片爲裝飾的先河,特點是釉面龜裂有網狀開片,或重疊有冰裂紋,或呈細密小開片。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沈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爲金絲鐵線

汝窯

汝窯是中國瓷器中富於魅力和神秘感的一種,價值不可估量。汝窯胎潔釉潤,紋片縝密,裹足支燒,製作精細,它以純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開片和絕妙的支燒工藝,備受人們的讚譽。
近年來考古發掘找到了汝、官瓷器的燒造區,從而揭示了御用法瓷晚於民用青瓷。與以往歷次發掘主要出土民用青瓷不同,新近發掘出土的瓷器碎片絕大多數爲御用汝瓷
汝窯是爲宮廷燒造御用瓷,因燒造時間較短,故傳世瓷器不多。南宋周軍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爲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在宋朝已經是難得佳品,不用說後代了。全世界現存汝窯傳世品僅70餘件,主要收藏在中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以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地。近年來發掘中有瓷片堆積層厚達0.2米,出土器物種類齊全,遠較傳世品豐富。除了瓶、樽、洗、爐、壺等陳設用瓷外,還有不少是碗、盤、盆、碟、注子、盞托和套盒等生活用具。有的器表還飾有刻畫花,並發現龍體、鳥首等裝飾,這在以釉色取勝的汝窯傳世品中實屬罕見。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官窯
北宋官窯款式多達數種,因專燒宮廷用瓷,産量很少,故傳品也極少。
1986
年在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發現了官汝窯的遺址,次年又進行局部發掘,從而揭開了官汝窯的神秘面紗。原來寶豐縣宋時屬汝州。應該說,汝州地區的窯瓷包括臨汝縣和寶豐縣等都可統稱爲汝窯。汝窯系接受宮廷下達的任務而燒造,故産品十分精美,可統稱爲官汝窯
官汝窯爲北宋宮廷燒造,年代很短,約在宋徽宗趙佶在位時(西元1100年至1125年)的20多年間。汝窯器極爲珍貴,僅見銘文,一爲奉華,凡帶奉華字銘的宮廷用瓷都是當時奉華堂的專用品。還有一種銘文刻字,是用黑釉寫的。字銘文物主的姓氏無疑,宋代蔡家能收藏汝窯瓷器的可能是當時的太師蔡京。再一種銘文是用金色寫成的詩詞:雅懷素,態向間中天,與風流標格…”。由此可見,汝窯和修內司窯專燒宮廷用瓷,可統稱爲北宋官窯。北宋官窯除上述款識外,還有字款,亦有三種形式:刻字款、凸字款,這兩種都是楷書款,還有一種篆字款。總之,北宋官窯是專指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官窯,宮廷用瓷器物的款識,有修內司窯官窯內造奉華等字款,都可統稱爲北宋官窯瓷字款。

官窯的特點是:
造型講究,瓷器的品種和造型有宮廷的陳設瓷和日用瓷,如弦紋三足爐、貫耳瓶、葫蘆瓶、玉壺春瓶以及花式的洗、盤、碗、碟等。官窯器造型素雅端正,仿似古玉器;日用品非常講究,製作精巧,氣度不凡。
胎泥精細,胎質細潤,由於泥中含有一種鐵質成分,使胎色有多種,釉色有淺灰色、灰色、粉青色、天青色、淡黃色等,釉面因傳世已久,不很光亮,一般都有細密開片,無紋片極少見。宮廷官窯器十分講究,官窯釉以瑪瑙屑作爲原料,民間一般不會使用這種昂貴的原料。官窯器以美麗的釉色、精湛的制瓷工藝和特殊的支燒方法而稱譽於世。

      北宋官窯↓                       南宋官窯↓

 

 

 

 

 

定窯
定窯是古代神州五大瓷器製造名窯其舊址位於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宋代隸屬於定州),從通天河往西,唐、五代、宋、金,元的瓷窯逐漸延伸。西元607年到1279年的600年時間,奠定了定窯的歷史地位。
北宋時期,定窯藝術達到了最高峰。定窯是古代神州五大瓷器製造名窯其舊址位於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宋代隸屬於定州),從通天河往西,唐、五代、宋、金,元的瓷窯逐漸延伸。西元607年到1279年的600年時間,奠定了定窯的歷史地位。
北宋時期,定窯藝術達到了最高峰。當年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名譽天下,而第一者爲定窯。定窯的造型、裝飾、燒造方法爲各地瓷窯所仿效,景德鎮深受其影響。其中運往境外的宋瓷,在境外廣爲流傳,埃及、歐洲、東南亞的文物遺址中都有宋代定瓷,全世界的著名博物館都以擁有定器爲榮,由此奠定了定窯的地位,位於古代五大名窯之首。據史書記載,當年在通天河西側官窯三千六,民窯不計數
定窯以白瓷馳名,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稱。

北宋定窯↓

鈞窯

鈞窯瓷器釉具五色,窯變奇特,彩色繽紛,以其獨特的藝術健力為世人所青睞,在中國 古代陶瓷工藝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並對後世全代說認為鈞窯是在北方金人統治 下以及元代一百餘年間的產物。所持依據是窯以地名,鈞州之名,是始於金統治時期,在河南省過去的鈞州,現在的禹縣。鈞窯瓷器色彩之多不可枚舉,最著名有天青、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天藍、胭脂紅、朱砂紅等。有的上面還有雜以紅色、紫色、或深或淺、或呈斑塊狀、或呈放射狀其變化, 可以說複雜微妙,難以形容。我國過去有人曾有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詩句來形容它的美麗。胎骨灰白,釉細而潤有淚痕。鈞窯瓷器的另一特點是在瓷器上時常出現不規則流動狀細線,其形狀好像一條蚯蚓走泥紋,這一點往往成爲後人鑒定鈞窯瓷真僞的一個標準。燒造時,是懸燒法(支釘燒)底足有刻數位者,單數爲好,一般只是在精致的尊、盆及盆托等器物底部劃陰文數碼,從一到十不等。

青花瓷的分別

官窯青花:
  早在唐代浙江上林湖地區設有貢窯,唐宋之間為確保品質和產量,在該地「設官監窯」,由此貢瓷向官窯制度邁向一大步。
  官窯、民窯之分始於宋,但宋、元時期的官窯,是在民窯中「百中選一」,而且「有命則供,否則止」。比照當時的型制製造大量祭器,祭天、地和太廟。官窯生產青花瓷器多半做為宮內日常使用或賞賜功臣貴族 、賞賜外國國王和使臣,但也見作為商品與外國交換良馬之例在明代史料中處處可見。

官窯貫耳瓶-南宋


  元末明初的執政者,為了防止出現反政府效果、防止借古諷今,訂定各種措施,到了洪武帝更是下令禁絕歷史劇的演出,故傳統已久之陶瓷上的「人物故事圖」突然間消失,以松竹梅、芭蕉湖石等組合就成了畫面上的主紋飾,至永樂朝逐漸再現人物故事紋飾。燒製 技術方面,明初大型器物特別多,以防止燒過程中塌陷。器物上「落年款」的習慣也是始於永樂年間。朱棣永樂帝酷好白色的緣故,在永樂間新開發成功甜白瓷。

清代官窯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最好,投入不少金錢和人力,使得御窯器達到完 美無缺的境界。除青花瓷之外,彩瓷、琺瑯瓷、單色瓷等新品種的開發或發展,官窯和民窯皆盛。

民窯青花:
元末民初青花人物小罐

  明清民窯青花瓷相關的史料極少。民窯青花瓷在製作上所講究的是節約成本問題,故在 燒製過程上為節省空間、降低成本而多採用重疊燒,墊燒痕遺留在器內和足底部、胎土亦較粗糙,外觀較不精不雅為特色,但以簡筆寫意、自由奔放的描繪、逸筆草草之趣味和格調則為官窯青花器面畫所不及。民窯青花繪畫在明正德、嘉靖、萬曆以至晚明繼續發展而呈現出全盛期,常見紋飾有花卉、人物、山水、走獸、瑞祥圖等無所不備。明民窯畫工所 繪純樸、率意的寫意法很可能受影響自中晚明畫壇上成為主流派的文人寫意畫風,如:陳淳、徐渭、八大山人等畫法。

  明代民窯青花瓷所用青花料都屬於「低鐵高錳」說明所用的釉料是國 產鈷藍料。元代和明初官窯青花料則屬於進口料,是由波斯進口的高價珍貴的蘇泥柏青,因為價高民窯不易用它,由此見景德鎮民窯用國產料比官窯為早。
  中國人心目中有「美食不如美器」的觀念,青花瓷無含鉛兼具藝術與實用價值,多作為日用器皿。青花瓷在海外受到喜愛的程度和用途之與中國人互異令人感到濃厚的興趣。

元末民初青花龍雲小罐

 

2009網界博覽會-學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