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野史
  
 
 
 
 
 
 
目前位置:鷸蚌相爭 > 獨一無二
四斑細蟌黃頭扇尾鶯棕背伯勞褐頭鷦鶯小雲雀大冠鷲竹雞白頭翁
   
四斑細蟌( 廣瀨妹蟌)
 

雄全長:26∼30mm;雌全長:29mm

 
   
特徵:背部呈黑色,合胸上有四個綠蘋果色斑為特徵,中文名也因此而定讞,眼後亦有四個斑點。
   
習性:「四斑細蟌」分佈地棲息大多僅局限於河口、沿海等地,附近有淡鹹水混合的蘆葦草澤。1971年在日本的宮城縣跟坎城縣區域發現,名為「廣瀨妹蟌」,於1991 年,香港也發現了廣瀨妹蟌的蹤影;分佈地點十分稀少。由於四斑細蟌特殊的棲地,以及分布地點稀少,世界保育聯盟(IUCN)在1996年出版的「受威脅物種名錄」之中 ,還特別記載本種為瀕危物種 。
     
 
 
   
   
黃頭扇尾鶯 (Cisticola exilis )
 
全長:10 cm  
   
特徵:大致體上多為黑褐色,有顯著的灰褐色羽緣,體下呈乳黃色。雄鳥頭頂的繁殖羽為白黃色,是其最大特徵。夏羽時,雄鳥頭變成白色,故又稱『白頭錦鴝』。
   
習性:繁殖季節喜於突出的草莖上鳴唱,鳴聲極似『美─規、美─規』。
     
 
 
棕背伯勞 (Lanius schach )
 
全長:30 cm  
   
特徵:此鳥為台灣特有亞種,雄鳥繁殖羽於頭頸四周呈現栗褐色,過眼帶綠色且有黃邊,背有數條細紋,其中含有深黑鱗紋,尾側有乳黃色三角形之斑塊。雌鳥則整體呈暗褐色。
   
習性:牠們與鳥鬚白頭殼紅嘴烏鬚等,可以當作台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代表性種類。有強烈的群聚性,飛行時拍動翅膀非常快速,為台灣數量最多的鴉科鳥類,北部較多。時常單獨站立於木椿或電線上,一旦發現食物,如蝗蟲、蚱蜢、螻蛄、甲蟲或蜥蜴、青蛙等獵物,即急劇俯衝而下並捕捉之,後便飛回原處啄食。生性凶猛,嘴爪尖銳無比,亦常攻擊青笛、烏嘴蓽等小型鳥類,而將其撕裂並啄食屍體。
       
 
 
褐頭鷦鶯 ( Prinia inornata )
 
全長:15 cm  
   
特徵:頭為褐色,尾長
   
習性:喜於芒草、蘆葦叢之間活動,常以芒草為纖維做造巢的材料,織成布袋型,因得其名『布袋鳥』。叫聲似『滴哩哩』。
     
 
 
小雲雀 (Alauda gulgula )
 
全長:15 cm  
   
特徵:頭部呈黃褐色。黑褐羽冠為其明顯特徵。背腰部和雙翅有黃褐色的縱斑,當其行進於草地間成為最佳的保護色
   
習性:常直飛上天鳴叫,聲音悅耳。在求偶時,會在空中定點『嘰丘 ─ 嘰丘 ─』連續地鳴唱良久,因而有『半天鳥』之稱。
     
 
 
大冠鷲( Spolornis cheela )
 
全長:70∼75 cm  
   
特徵:頭黑且有白斑點,頸後有羽冠,尾羽為扇形,有白色橫斑。飛行時,成鳥翼下飛羽呈暗褐色,有明顯的白色橫帶。
   
習性:以蛇類為主食,故亦名『蛇鷹』。常發出『呼 ─ 呼 ─ 呼溜─ 呼溜 ─』的鳴叫聲,鄉野各近山地區之上空可見其利用氣流四處盤旋
     
 
 
竹雞 ( Bambusicola thoracica )
 
全長:30 cm  
   
特徵:兩頰、前頸與上胸呈暗灰色,喉部則是栗褐色。
   
習性:常於清晨、黃昏發出『雞狗乖─雞狗乖─』的連續叫聲。警覺性十分強烈到夜間之時常棲息於樹旁
     
 
 
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
 
全長:18 cm  
   
特徵:普見的留鳥,身體上半部為橄欖綠色,下半部則為白色,黑色頭頂後方有一白色區塊,故名「白頭翁」。
   
習性:喜歡群聚活動適應環境能力強,凡是開墾地皆可見到其蹤影。平時
 
的鳴叫聲嘹亮,音恰似「巧克力、巧克力」。不過,於春季繁殖期的鳴聲富有變化,且有飛行展示的特殊行為。
       
 
 
   


  (C) Copyrights 2009 Bihua Junior High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