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的網址 http://59.120.71.44/cyberfair2008/mywork/index.htm 備援主機 http://163.32.190.8/~st001/index.htm 2. 連結至學校的網頁 3.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 西元2008年2月27日 4. 學校: 舊城國小 縣市: 高雄市左營區 5. 老師: 楊淑慧老師、林鳳凰老師、黃元輝老師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8位 7. 他們的年紀是: 11~12歲 8. 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 |
|
||
|
||||
|
|
|
|
|
|
|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歷史古蹟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每年祭孔大典於八佾舞演出之前,都要先在後殿的崇聖祠先行祭祀孔子的祖先,因此崇聖祠可說是孔廟的基本建築之ㄧ,目前全台各縣市中,只有高雄市擁有兩間孔廟,一是全台最大的孔廟,另ㄧ則是康熙年間建築遺留至今的崇聖祠,目前崇聖祠正位於舊城國小的校內,本校何其有幸,在這珍貴古蹟的陪伴下,孕育多少莘莘學子。 3. 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探討校園古蹟---崇聖祠,除了對崇聖祠的歷史背景、文化意義做完整介紹外,同時也將文廟不同於其他廟宇的特殊建築及其意涵做一詳盡介紹,此外透過訪談、全程拍照及錄影,更讓大家了解古蹟研究的相關流程及細節,最後透過專題網頁的呈現,在現代科技的協助下進行線上導覽崇聖祠,提供每一位前來探訪的嘉客,事先對崇聖祠這個歷史古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於實地探訪時更能領略建築之美,也期盼透過專題研究能讓歷史古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激發思古幽情,發揚敦厚文風。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利用學校唯一的一間共有四十部左右的個人電腦的電腦教室進行網頁的製作,而電腦教室可應用的時間不外乎早自修及午休時間,電腦教室的使用非常忙碌,使用率頗高,相對的故障率也非常的高,也多虧電腦老師陳重光老師的協助指導,只要我們有困難或任何有關電腦和網路的問題,找重光老師都可以迎刃而解。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在時間的摧殘下,崇聖祠處處可見歲月刻畫的痕跡,加上高雄大學古蹟研究團隊在周圍所搭設的鷹架,常常造成我們拍照取景的最大障礙,為了取得最清晰的影像,我們整個研究團隊不斷的和高雄大學古蹟研究團隊聯繫,除了掌握其進度外,也透過溝通讓周圍的鷹架及早拆除,方便我們取景,而在取景的同時,研究團隊也嚐試各種角度和照明方式,讓我們所取得的照片能完整清楚的訴說崇聖祠迷人的地方。 另外在石碑文字的取得及訪談整理上也遇到不少問題,例如石碑文字在歲月的撫摸下已模糊不清,於是我們多方探訪,才有機會取得以前拓印下來的石碑文字,而在後續的採訪資料整理上,因為我們採訪的經驗還不夠豐富,使得訪談的內容繁雜,沒有一個完整的結構,所以也順便利用此次比賽的機會,請老師教導我們訪談時的引導技巧,以及後續資料整理的重點和文章寫作的技巧,在此謝謝老師的耐心指導及所有對研究團隊提供協助的人們。 6. 心得箴言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網界博覽會,雖然曾觀摩過去年學長姐們的研究流程,但網界博覽會對我們而言仍感棘手,不過相信大家都從這次研究的過程,學到了研究的精神與團隊合作的重要體驗,同時也學習到一個專業研究團隊應有的分工和認真的態度,此外透過訪談也深刻體會到高雄市的地方歷史古蹟-崇聖祠,對地方文化傳承及社區人文、產業的重要性,經過了這一次的經驗與洗禮,相信我們往後在團隊合作上,能夠更圓融、更順利,也相信透過我們的研究,能提供崇聖祠再度綻放光彩的契機。
|
|
||
|
||||
|
||||
|
|
|
|
|
|
||||||
|
一、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參與這研究計畫,雖然應用了很多課堂內的時間,但其實對我們的語文領域、歷史文化﹙社會領域﹚、電腦的知識及社區結合﹙綜合領域﹚有很大的助益,更重要的是對於自己校內的古蹟和地方社區有更緊密的聯繫,相信這也是我們校本課程最主要的用意-體驗及傳承,並且與地方社區結合,也因此在這次的專題研究上,本校上至校長,下至學生,甚至社區中的前輩、文化團體及大學專業研究團隊等,共同就不同面向實際參與、體驗。而我們也學會了古蹟研究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如何組織一個有效率且有向心力的團隊,在時間及課業的壓力下共同完成這艱鉅的任務,感覺相當新鮮有趣…。 二、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三、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左營萬年季可說是這幾年來的地方大事,其結合了社區文化、歷史文物及地方觀光等,將左營舊城的特色透過萬年季的活動行銷到台灣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因此今年我們特地與孔廟的志工們合作,於萬年季活動期間,由我們擔任小小解說員,為前來參觀崇聖祠的民眾們介紹、導覽崇聖祠及石碑林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及軼事典故等,看到前來參觀的民眾聽的如痴如醉,更是拉著我們東問西問,這時我們真的以身為崇聖祠的解說員為榮,更以崇聖祠位在我們校內為傲。此外,一直以來我們常思索,要如何使靜態的古蹟讓更多的人們去親近,去貼近人們的生活,而非靜靜矗立在那,隨著時間而淹沒在荒煙蔓草中,幸運的藉由參與網博的機會,讓靜態的崇聖祠能加入新的科技元素,同時結合地方人文特色,透過網博來發聲,向世界各地來展現她迷人的丰采,訴說她動人的姿態。 四、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從清康熙二十五年(西元1686年)創建至今,崇聖祠一直以來可說是地方文教中心所在,雖然在風雨歲月的摧殘下,崇聖祠逐漸展露衰老姿態,而這也顯現出舊聚落的衰退,因此在爭取到古蹟修復補助後,我們研究團隊和地方耆老、專業人士及高雄大學修復計畫研究員等,不斷的透過訪談、公聽會等方式,提出各種意見,期使透過古蹟修復保存的過程,配合左營區的地域特質,檢討環境對古蹟本體的衝擊,再次型塑『崇聖祠』為地區文化教育的重點,並透過與地方社會運作的密合,結合建築體保存與社區營造,形塑一個具有「地方文史教育」與「歷史空間再利用」意義的都市空間,期盼賦予文化資產空間活化的契機及“再利用”的新文化價值,而社區的民眾也熱烈的期盼透過專題研究和修復計畫,能讓崇聖祠展現新的風貌,讓群眾感受她全新的活力和魅力。 五、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在研究的過程中,承蒙高雄大學修復計畫研究員王士彥先生提供相關的書面資料及訪談外,同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曾光正先生、舊城土生土長的文史工作者黃石文先生及在舊城國小任教四十多年,目前已退休的曾宏一主任也提供研究團隊相當多的協助,另外承蒙研究高雄市石碑十多年的胡巨川老師幫我們解說碑林歷史並提供寶貴的資料。包括文獻考證、歷史掌故、地方特色到未來遠景等,都擴展了我們的眼界,讓大家有機會能以不同的角度、觀點來看待崇聖祠。 此外,研究團隊也要感謝孔廟的志工們,蘇心怡老師不僅帶領我們導覽了新、舊孔廟,讓我們了解新、舊孔廟間的建築差異,蘇仙註老師更協助訓練我們扮演一個稱職的導覽員,讓我們的專題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六、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收集資料,總難免會引用別人的文章或圖片,所以註明資料的出處是很重要的。淑慧老師說,要引用別人的資料就要經過同意,否則就會變成盜用,這對作者是很不尊重的。因此我覺得,查資料並不是要把資料全盤照抄,尤其我們都已經五年級了,更應該有能力去編輯文字,所以如果我們有用到別人的資源,一定要經過同意或註明出處,才是尊重智慧財產的表現。 七、發現、教訓和驚奇 現在的崇聖祠,因為在歲月的催化下,逐漸衰老,因此為避免學生發生意外,也希望讓崇聖祠避免人為因素而加速老化,因此在整個門口以柵欄圍起,而無法進入到裡面,然而在整個訪談及研究過程中,我們赫然發現以前崇聖祠可是沒有柵欄的,聽學校老師說以前下課的時間,不時可見學生在崇聖祠裡玩抓迷藏、鬼抓人,甚至是踢毽子、跳繩等活動,而不管早晨或傍晚,也常有社區的媽媽們在此跳土風舞,或是社區民眾在此席地而坐,陪伴著崇聖祠,一起享受著微風的輕撫,度過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 原來崇聖祠曾經是那麼的親近人們,我們研究團隊衷心期盼透過古蹟的修復,能讓崇聖祠再健健康康的繼續陪伴大家成長,也希望透過網博的行銷,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和我們ㄧ起欣賞到崇聖祠的動人丰采,一同感受那古蹟文化的氣息和悸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