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回文化篇

什麼是「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呢?

      「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肯定個人、組織或公司於保存與修復五十年以上的私人建築物或建築群的成就而設。而保安宮於2003年得到「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對於「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想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可以到 世界遺產知識網
   http://wh.cca.gov.tw/tc/main.asp  

 

 

  

 

        保安宮從八十五年起,由廖武治先生主導,自行籌措經費,尋找老匠師,用傳統的方式來修復廟宇。什麼是「傳統的方式」呢?例如在剪黏方面,一般的廟宇在進行修復時,都會以彩色玻璃片來代替傳統的磁碗,並且用現代的黏著劑來黏接這些剪黏。但是,傳統的方式是用彩色的磁碗,用專門剪碗的剪刀來剪磁碗片,並且用糯米為黏著劑,利用傳統工法製作的剪黏,看起來色澤較為沉穩,而磁碗片也比較不容易脫落。

      

此圖為「彩色玻璃」製作的剪黏                               此圖是保安宮屋頂上以「彩色磁碗」製作的剪黏

        同時,為了掌握施工的品質,保安宮還邀請國內學者專家擔任修復的顧問,並先後邀請澳、日等國專家來作修復指導,在彩繪方面,他們請澳洲修復壁畫專家提供彩繪修復建議,這些專家曾經修復過歐洲教堂的壁畫;因為木造的建築,最怕的是白螞及蛀蟲,因此,這次的修復工程也包括「土壤蟲害防治工程」,無論是舊的或新的木材,都浸泡過防蟲的藥水;並且與台大森林系木材物理研究室合作,利用超音波檢測木材,看看木材是不是有蛀蟲?沒想到超音波還可以應用在古蹟的修復,真的是太神奇了!在剪黏方面,以古法用瓷碗作剪黏;其他例如管線地下化、水電、消防、照明、空調、週邊環境美化改善等工程,都配合了現代科技,這可以說是利用「科技」和「傳統工法」的合作,共同來修復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