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視覺方面的藝術,在迎神賽會中,常有許多人裝神祇、神轎、建築、彩繪等東西,事實上,這些不只是宗教的東西,更是非常棒的藝術品, 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喔! |
|||||||
這裡介紹的是廟會中常看的的人裝神將,您是不是不清楚他們到底是誰呢?為什麼他們要這麼裝扮呢?他們的臉譜是不是隨便畫畫就好?請仔細看看我們的介紹吧!
|
家將是指司法類神明的專屬部將,負責保護主神並執行驅逐邪煞、緝拿惡鬼的任務,其地位相當於人間警察。 家將的由來最早可推到古代的一種驅鬼儀式,稱作「大儺」,根據《後漢書》記載:一人戴假面具,眼睛以金箔製成,面貌醜陋,右手持戈、左手拿盾牌開道,有的則披毛戴角,扮怪獸貌,其後跟二十個身穿黑衣、頭包紅巾的小孩,持搖鼓,邊唱邊跳,目的在驅逐惡靈。這種扮相醜惡持戈驅鬼的型態與家將勾畫凶惡臉譜手持武器或刑具以驅鬼緝邪的立意相同。 八家將、什家將、官將首、五虎將一般都歸類為家將。八家將、什家將只是區別人數不同,八家將是八位組成,而什家將的「什」指人數眾多之意。官將首形成較晚 只需三至五位即可成隊;至於五虎將有五位,手持關刀。其中八家將成員有甘柳將軍、范謝將軍及春夏秋冬四神,都是穿紅褲、草鞋;什家將綁腿穿草鞋,范謝將軍、甘柳將軍肩膀露出,其成員除文武差、甘柳將軍、范謝將軍及春夏秋冬四神外,再加一文武判官。官將首則是帶獠牙,手拿三叉尖槍及令旗。家將手執黑令旗,因令旗代表主神,也有認為黑令旗的作用是掃路,即潔淨之意。八家將與什家將又有文陣、武陣之分,文陣僅化妝遊行,武陣則會起乩並以「五寶」自殘,官將首與五虎將則純屬化妝表演之宗教陣頭不會起乩。五虎將則僅存於屏東地區,以五人扮演武將造型得名。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王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後被地藏王菩薩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增、損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 ,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頭戴二郎盔的官將首,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獠牙,顯示其凶惡貌。服裝以古代將軍形象設計,分肩甲、衣甲及裙甲,常用龍紋裝飾,有的則以布袋戲服飾為藍本;著草鞋且先套上取材自傳統戲劇的腳套。 官將首與八家將常讓人分辨不清,基本上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屬陰」的陣頭,也都具有捉捕惡鬼的責任,但動作上,卻有很大差異。八家將的動作陰柔,但官將首卻偏向陽剛;官將首是嘴露尖牙、並貼有鬢毛,其臉譜並沒特定 ;八家將沒有獠牙、鬚毛,但臉譜卻都是有特定的樣式。另外手執武器也不同,八家將拿羽扇、戒棍、令牌…等;官將首所拿則是三叉尖槍、虎牌、手銬與火籤…等。所以八家將與官將首雖都被歸類為家將,但卻是不同的陣頭。
神將是一種神偶,在傳統廟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各地對這類神偶各有不同的稱法,北部稱「大仙」,中南部則稱「神將」或「童仔」。 一般認為神將的出現和北管的發展有關。約十九世紀末,蘭陽平原的北管分裂為「西皮」和「福路」兩派,兩派各自發展而相互較勁,尤其是神明廟會的遶境活動,更是「拼館」的時刻。據說一開始是西皮派先派出舞龍來湊熱鬧,福路派不甘示弱地扛出「大仙的」哪吒來較勁,象徵「哪吒抽龍筋」。西皮派也不甘示弱,扛出托塔天王李靖來,表示「李靖收哪吒」,如此一來一往,互別苗頭,為廟會增添許多熱鬧的氣氛。流傳至今,舉凡各項廟宇相關活動都可見到神將的蹤影。 神將的構造頭部以前是以木雕製作,現在則大多以玻璃纖維灌模,重量較輕,但也缺乏變化性。大型神將身長約有成人兩倍高的化妝神像,其外表與寺廟中奉祀的神像雷同。內部中空胸口有視窗使扛能見外,由一人穿套其間扛弄,行進時動作誇張,舞步沉穩,讓神將雙手大幅晃動,達到顯示其威武有加,震懾十足的形象,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 神將通常成群結隊,很少有單獨出現的,所以神將造型繁多,都相互搭配,以達到互動的效果。常見神將有:千里眼、順風耳;七爺、八爺;土地公、太子爺;金童、玉女;文判、武判;四大金剛;達摩祖師;彌勒佛;濟公......等,皆為副將或孩童類神明。 神將除增添廟會陣頭熱鬧的氣氛外,亦可以見信眾爭先恐後地向神將乞討身上的「鹹光餅」,或是撿拾綁在背後的「高錢」,這些都成為人們避邪祈福的平安物。「鹹光餅」是圓形中間穿孔的平安餅,又稱「繼光餅」或「咸光餅」,據說乃為記念明代將軍戚繼光,通常是用繩子串起來掛在神將脖子上。 |
||||||
台灣的王船祭有「北西港南東港」之稱,在東港二十餘年來在王船建造上的成果,也為東港博得「王船故鄉」之美譽,現在,就讓大家看看東港的王船到底美在哪裡! |
東港王船使用的建材在民國六十二年以前是以竹架紙糊的形式製造,時間通常在該科年迎王之前的兩個月前才開始製造,且為了保持船身的神聖性及避免閒雜人等碰觸,在出廠遶境前都是謝絕參觀的,也因此顯得格外地神秘,但自從由地方造船師傅發起改為木造後,所需的工時增加,因此也都提早在大科年的前兩年就開始建造。
建造的過程中,在安龍骨後便逐步以建造真船的手法來製造,依傳統慣例,船體必須於三個月之內依序完成,但在嘗試改以木造的早期,由於對古代帆船結構的製作上較為生疏,故所需工時增至五至六個月之久,且尺寸的規模與船形,甚至在彩繪裝置上均不若現在來得精美,但在多年經驗的累積、技術上更熟練與匠師人力的集中,近年甚至縮短為兩個月左右即可完工,雕工彩繪也更為精美。 東港王船的彩繪裝飾給予人色緻淡雅、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尤其筆法簡練、線條流暢生動,充分表現出中國水墨之逸趣。本科船身的彩繪是由府城彩繪藝師丁清石先生構圖,再由高雄縣茄萣鄉史進成先生進行著色的工作,其彩繪的題材豐富,在船首有福祿壽全、雙龍搶珠(珠為書寫值年大千歲姓氏的位置)以及鯉躍龍門與獨占鰲頭等彩繪,另外還有象徵「戰船」的三叉獠牙雕飾;船尾則有蟠龍圖,左右神將手持旗球戢磬(象徵祈求吉慶)與順風相送字樣、雙蝠與古箏(象徵增福),還有河圖洛書等圖;船身兩側除前後段彩繪有龍頭鳳尾外,上方的方形面堵最為精采,彩繪的題材有八仙獻壽、南極星輝、麻姑獻瑞、四聘賢(堯帝聘舜、商湯聘伊尹、周文王聘姜太公、劉備聘孔明)以及忠(精忠報國)、孝(親嚐湯藥)、節(蘇武牧羊)、義(焚袍起義)等耳熟能詳的故事,當然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是繪於船腹的海產,諸如雨傘旗魚、黃鰭鮪、白鯧、紅槽、鯊魚、白帶魚、魷魚、螃蟹等漁獲,在彩繪裝飾上為其他地區所沒有,除了表達東港的產業特色外,一方面也有祈求王爺護佑漁船出航能夠滿載歸航的意涵。 |
||||||
東隆宮的山門分醒目,格局方正、金箔貼滿山門,耗資八千多萬,約四層樓高,尺寸可算全台第一,接下來要介紹東隆宮的建築藝術。 |
東隆宮另一項出名的,就是牌樓,另一個稱呼就是「山門」,以近代閩南風格 為其造型,主體用鋼筋水泥搭建外頭則用石雕、安金木雕裝飾,大約有四到五層樓高,尺寸可是全台第一呢!。牌樓正面分為三坎,各坎上方皆為一座單簷山式屋頂,屋脊上增加了許多裝飾,讓牌樓更顯得壯觀。 在山門中央的前後兩面皆有一塊「東隆宮」的匾額,而左右兩側,前面有「風調、雨順」四個大字,背面的是「國泰、民安」,利用黑底金字突顯出山門的高貴氣質和威嚴氣魄。山門有四組方住,上面全都有浮雕,柱腳則是暗紅色的石板。 東隆宮前有個非常大的廟埕,廟埕的左邊有王船寮,右邊則是王府戲臺,在廟宇的左前方有一 支象徵著溫王官位的旗杆,紅色圓柱的上面有二個盒子,分別題有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並差有兩組五行旗,代表「生生不息」,旗柱的中間還有二個小雕像,上方的是龍的則是一隻老虎,所以這旗柱又稱為「龍虎桿」,在象徵溫王的功績偉大和德性崇高。 東隆宮的廟門也非常有特色,一般的門都只是平面繪畫,不然就是稍微雕刻修飾一下,但是東隆宮的廟門卻是以高浮雕的神像來裝飾,上面貼有金箔外面在用壓克力罩住,不但可免調門版彩繪褪色的困擾,也使得廟宇更氣派! 在廟裡的通道、樑柱及牆壁上,都有許多故事畫,有的是教人處事之道,有的是勸人行善,例如:石崇巨富苦無錢(石崇已經非常富有了卻慾求不滿)、梁武為君欲作仙(梁武帝已經當皇上了,卻還想要當神仙)、彭祖焚香祝壽年(彭祖已經享有八百二十的高壽,卻還想求自己能更高壽),另外,也有雕刻許多關於粒使或小說的故事情節,如: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 從某些角度來看,其實廟宇建築的方式就充滿了人們的希望,例如前殿前面有一對銅獅,左邊的獅子在玩球,右邊的獅子則在和小獅玩,「球」和「子」合起來就是「求子」;三川殿前左方的牆堵有旗、球的裝飾,右邊的牆則是戢、磬,合起來就是「祈求吉慶」;葫蘆 音近於福祿,另一方面,因為葫蘆原本是瓜類,瓜瓞綿延有祈求子孫滿堂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