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河畔風華>中都溼地公園

  中都濕地公園

地理環境:

本濕地位於愛河南側(九如陸橋至十全路),緊鄰同盟三路之愛河段,愛河中都橋以西。占地約7,415平方公尺,基地全長約256公尺。

 

歷史人文:

民國70年代進行的愛河河川整治工程,以防洪功能為主要考量,故在愛河沿岸築起了垂直的水泥堤岸,卻也扼殺了水岸多樣性的溼地生態,同時也阻隔了人與河流的親水空間。有感於此,為了恢復愛河自然生態原貌,在此區將 180公尺的水泥堤岸破除,將河水引進公園內,再以生態工程重塑水岸環境,技術與生態相結合,展現愛河充滿活潑盎然的生命力。

 

景觀介紹:

入口廣場:半圓形的入口廣場位在狹長的濕地公園中央,廣場採用卵石做為鋪面,並在入口處設置以自然原木與金屬創作結合的指示牌及豎立造型燈柱於廣場二側,一步入濕地公園內即可感受到不同的愛河風貌。

生態工程邊坡:水陸交界之水域環境是生物最多樣性的地方,因此本區段打破愛河水泥堤岸,以近自然工法及著重生態的方式,復育水岸生態景觀,增添水岸地形的多樣性及多變性,產生豐富的生態棲息環境同時也構成美麗的景觀。這處因破堤 180公尺產生新水岸環境,藉由水岸近自然生態工法營造出多樣性的棲地環境,景觀與環境得以配合,以椰纖毯包覆土壤層可避免坡面的沖蝕與崩壞,椰纖可吸水、保水,與植物根系、土壤完全完全融合形成一穩定邊坡,營造一水陸交界、生態豐富的草澤區,使水深、波浪、水流及地形都營造最有利生態棲息地、移行帶之條件。

 

眺景平台:沿新生水岸設置二處眺景平台,欄杆以透空方式設計,讓視覺除了可穿透,更便於倚欄賞景觀魚,並在欄杆上設置解說牌。

觀察棧道:在整個濕地公園中特別設置一處濕地密林區,提供鳥類、昆蟲等生物可棲息的處所;為避免干擾其生活,特以觀察棧道的方式通過此區,讓人與自然間能和諧相處。

 

照明設施:以自然原木與燈具結合成矮燈,讓此園區的景觀元素與自然融合而不突兀;為營造自然的濕地環境,採用低光度的照明,讓夜間生物也能自在活動。

街道家具:與燈具相同也採用大自然的元素,以充滿野趣的設計,讓座椅融入週遭環境中,又兼具休憩的功能。

(資料來源:愛河沿岸景觀改善(濕地生態營造)工程。高雄市政府工務局,2006.12.26檢索自:http://pwse.kcg.gov.tw/monthlydetail.asp?No=157

 

 

 

花樹風情:

為使水陸景觀如水岸空間、濕地、潮間帶、喬灌木等整體大環境相調和及創造有利生態保育之環境,選擇適合栽植在水岸的濕生植物及原生樹種為主要考量,如五梨跤、稜果榕、黃槿、茄冬、木杸、風箱、白水木、苦藍盤、草海桐、水燭、單葉鹼草及馬鞍藤等,仿自然的複層林相栽植,豐富河岸植物生態,及復育紅樹林植物形成紅樹林區自然生態景觀,讓地被植物、灌木、喬木能因應不同棲位生物如魚蝦、昆蟲、爬蟲類及鳥類等的棲息。

(資料來源:愛河沿岸景觀改善(濕地生態營造)工程。高雄市政府工務局,2006.12.26檢索自: http://pwse.kcg.gov.tw/monthlydetail.asp?No=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