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淨有機農場

 

農場耕者﹕曾美淑

作物種類﹕玉米、柳丁、甘蔗及少量雜作 

    ﹕雲林縣莿桐鄉

經營理念﹕為了幫助公婆,將幾十年的耕種習慣改為有機,而辭去教職工作返鄉下田。

驗證單位﹕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驗證單位電話02-25452546

驗證公告網址http://organic.niu.edu.tw/

 

 

甜在心頭的玉米─

─曾美淑的喜樂之源

 

 艷陽高照下,雲林莿桐的意淨有機農場裡,玉米田呈階梯狀,三面環著更高的甘蔗作綠籬,嬌小的曾美淑全身包得密密地,在比她還高的玉米田穿梭,接著又努力地去翻動有機肥。緊握圓鍬的雙手已經生出厚繭,要翻動攪拌這些重達千斤的有機肥,對她來說是挑戰體力的極限。

 

 

不忍有機被人譏  辭職回鄉種玉米

她自小就是農家子弟,雖然對農事不陌生,不過婚後在公立小學找到安定的工作,就沒有下田工作了。民國八十七年,她參加慈心基金會義工培訓,了解到有機農業對自己、家人與整個自然環境的重要。

她想起公公擁有一片土地,一直採用慣行農法耕作,如果他能改種有機作物該多好呢!她提議辭掉工作,帶孩子回鄉種有機。可是公公覺得辭掉工作太可惜,也捨不得兒孫吃苦,就建議她周末回來協助、提供有機資材,由他來試試看。

公公頂著烈日、從早到晚都在田裡除草驅蟲。這樣辛苦還不打緊,被人奚落更難消受。常常有人在他的田邊問他:「種那什麼田?裡面都是草!」

曾美淑的公公有機理念不足,體力也不堪負荷,所以在技術上一直很難突破。曾美淑覺得這麼好的慈心理念,實在需要靠實作經驗才能推出去,於是夫妻商量好,由先生繼續工作,她則帶著孩子回去,把田裡的事擔起來。

 

 

 

天災蟲害考驗多  拚體力拚耐力

再次回歸田園,體力、耐力是大考驗;拔草經常拔得眼冒金星、腰直不起來,本來蹲著,後來就跪著、坐著,拔個草就全身是土,她自嘲除草的時光為「跪天拜地」。玉米很甜,人愛吃,蟲也愛吃,玉米長蟲生病了,要找出解決方法;風災水災來了,原先直挺挺的玉米通通伏倒,更考驗她是否有遇難不退的信心與毅力。

她還記得有一年颱風多,雨下個不停,看著即將收成的玉米泡在高十公分的水中,幾乎收成無望,忍不住悲從中來,充滿無力感。

位在雲林縣古坑鄉的福智教育園區農場開始運作後,她也接下一甲多的玉米契作,此地土壤貧瘠,所以養地、施肥的工作就更吃重。施肥對她來說是一項體力的挑戰。一包肥料三、四十公斤重,她的體重不過四十二公斤,壓在她的背上,一區至少要施肥二十六、七包,一大早五點多就上工,做到過午才完成。不過對她而言,最辛苦的是操作中耕機,如果方向盤沒有抓緊,機器碰到石頭就走歪掉,所以操作者得隨時握緊方向盤,緊繃一天下來,即使男人都會累得全身酸痛,何況嬌小的她!

 

 

 

親人出力幫大忙  觀功念恩天倫樂

回鄉居住,除了田務,她也要學習與過去很少相處的姻親共同生活。有一次玉米剛種不久,好心的公公想幫忙,讓玉米長得更好,就將田裡放滿了水,沒想到傷了玉米根,曾美淑看到急得跳腳,忍不住跟先生抱怨公公幫倒忙。事後她自我反省,才發現自己完全沒有體會公公想幫忙的心,慚愧之心讓她的想法轉了彎,代之而起的是無限的感恩!

除了公公,曾美淑還有一位田裡的好幫手,那就是她的媽媽。八十一歲的母親之前曾生過一場病,自從接觸有機土,身體已經健康多了。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她每週播種半分地,每星期收成一次,盡量使里仁賣場供應不斷。因為誠信與用心,她的玉米已經賣出好口碑,家庭經濟也逐漸穩定下來,種了近六年的玉米,現在她終於可以體會到玉米田之路的寬廣與喜樂,所有的挫折及煩惱,恰似一股涼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