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字亭又稱為聖蹟亭、惜字亭、敬聖亭、字紙亭 和字爐等,名稱雖不盡相同,但都是專門用來焚化寫 有文字的廢紙或書籍。在中國大陸還常稱之為「文昌亭」、「孔聖塔」、「惜字宮」等名稱。同樣做為焚化字 紙的爐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名稱呢? 敬字亭的名稱,最常因供奉不同的神祇,而有不同的 名稱。像自古以來,大家均深信文字是由倉韻所創造, 所以人們尊崇倉韻為「制字聖人」或「制字先師」「倉頡聖人」「倉頡至聖」「蒼頡先師」等。而聖人所創制 之文字,便被稱為「聖蹟」,因此供奉「製紙先師倉頡」神位的敬字亭,也就常稱為「聖蹟亭」。 而供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或是至聖先師孔子的 敬字亭,就多稱為「敬聖亭」;供奉魁斗星君的敬字 亭,有時就稱為「奎星樓」或「文星閣」。 有些敬字亭的命名,是以焚化字紙的深遠意義來命 名,像通霄北城里惜字亭頂層門額就題「登雲閻」, 象徵字紙焚化後,會羽化成為一隻隻的蝴蝶,升天飛 進雲彩裡;另外,苗栗公館敬聖亭中層的門額題「文化閣」,代表著敬惜字紙的文化意義。 由於敬字亭具有風水塔的功能,所以也有以敬字亭 在風水上的功能來命名。如屏東內埔鄉和興村的「頓水亭」,即是村民為防止東港溪的氾濫而建,希望洪 水能在這裡被敬字亭頓住。 台灣敬惜字紙風氣的興起,與讀書人的組織文會、 文社等 「惜字會」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台北樹林的 「文炳社」、新竹芎林的「文林社」等,都是清代著 名的文社,這些文社募集資金,建敬字亭、舉行祭典 和雇人拾字紙,成為推動台灣惜字文化的重要力量, 所以也有敬字亭以文社來命名,像屏東枋寮水底寮的敬字亭頂層門額就題為 「文琳社」。 我們進一步觀察敬字亭的名稱時,會發現有許多的敬 字亭,頂層神拿和中層爐口,各有不同的名稱,如大溪 蓮座山敬聖亭,頂層為「奎星樓」,第二層爐口則題為 。敬聖亭」;內埔延平郡王祠字爐頂層和第二層,分別 是「文筆亭」和「字爐」。由此,我們知道建造敬字亭 者,是將敬字亭視為一個塔廟性質的建築。 在高雄美濃龍肚庄和屏東竹田鄉,為鼓勵鄉民子弟讀 書登第,因此仿敬字亭型式,建造稍微大型的塔廟,稱 為「文筆亭」,而龍肚庄的文筆亭則稱為「龍亭」,不 但與地名契合,又有魚躍龍門的深切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