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拾字紙老人
清代拾字紙老人
 
字紙亭為兒祈求學業進步的老人

站在字紙亭為兒祈求學業進步的老人
 
造字字神倉頡神像

一般所公認的造字字神倉頡神像

       龍潭有兩個地標,一個是冬瓜山(男人的象徵),一個是乳姑山(女人的象徵),古石門溪原本是往西流接鳳山溪,因為河床由西往北改道接淡水河形成大姑巒溪,經過龍潭使龍潭成為沖積扇,冬瓜山和乳姑山就成為一個分水嶺,竹窩子是龍潭台地的一個低窪地區,當時這邊長了很多觀音竹,所以此地也被稱為”觀音竹”,因為沖積扇表層是黏土和沙子,下層是大小卵石和礫石,所以溪水性非常強、土質很差,農作物生長不易,墾民生活困苦,說是要建造聖蹟亭提倡文風那是不可能的事;當時墾民不單單是吃不飽,連身體也承受很多的病痛,風水師就說是因為龍潭的地形不好要治理,但墾民又沒錢,所以只好由當時的墾首(大戶人家)們出錢建造聖蹟亭讓學子們能順應文風而有成就之時。
        龍潭鄉流傳一則很驚奇的傳言:如果要治煞,燒寫過的字的紙比符咒還要靈驗,當然因為山勢走向,影響龍潭婦女的健康,所以墾民與大戶人家決定建聖蹟亭來處理這個問題,因為兩座山與龍潭大池交會,日夜侵蝕婦女的健康。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因為當時生活貧苦所以太太有點不守婦道。
想要有錢的大部份墾民想建聖蹟亭來給學子努力讀書,但是,大部分的墾民沒有能力去建造聖蹟亭,但聖蹟亭不能說給幾個有錢的人在辦,他不單單要錢還要有人力,因為,以前祭拜倉頡主要是人,而不是有錢建造一個聖蹟亭放在那裡,沒人祭拜,所以需要墾民與墾首一起努力,人越多越好等於是廟會,既然兩方面都同意建造聖蹟亭一方面為了婦女健康。
       
面對關西錦山的鳥嘴山,鳥嘴以前在客家人的說法是指鳥嘴的筆鋒越尖表示學識越淵博,聖蹟亭的方位剛開始是面對亥山巳向等於現在偏右十五度,聖蹟亭創建於1875年,墾民的說法,是拿來治煞,因為當時的主事者是王龍蟠先生,他決定把聖蹟亭建在竹窩子這個地方。
         聖蹟亭位於龍潭坡之西凌雲村中,高爽閻朗形同浮屠,興建於民國前三十七年(清光緒元年),龍潭鄉出身監生古象賢,楊鳳翔,序生鄧觀奇、貢生鄧逢熙,廈生楊鳳池,地方士紳黃龍賮必野賢,鑑於倉聖制字代繩之艱難,一則以紀念制字四萬四千九百零八字之倉聖,二則以提倡中國文字維繫中國之歷史文化,建亭後,對於字紙殘書戒勿踐踏,勿投溝涸,而攜至此焚化,使片片化為蝴蝶,冉再上昇,以慰先聖當年制宇之苦勞,推而廣之,可以維繫歷史文化於不墜,經漫長之歲月風摧雨殘,建物腐蝕,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又鳩工重建,移基砌石,規模倍前宏偉,並由鄧廣熙手撰「修建聖蹟亭誌」,序明秀楷書,後經民國十四年,再移基砌石,大規模加建,成為今日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