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洛麟趾村敬聖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元年(1875)
供奉神祇:文昌帝君
建築型式:六角形四層
所在位置:屏東縣麟洛鄉麟趾村小份巷內

          
 位在麟趾村小份巷裡的敬聖亭,矗立在檳榔園旁,雖然巷內平時來往人標稀少,但村民仍不時前來焚燒字紙和祭拜。
        在民國四十九年以前,每逢初一、十五還有挑字紙簍者挨家挨戶收集字紙,送到敬聖亭焚化,藉以提倡敬字惜字的觀念。因此,以處每逢家中有子弟上京考試,家長皆會備妥三牲至敬聖亭祭拜祈求保佑,現在改為大學聯考前,拿著考生的准考證影本來祭拜,祈求金榜題名的心意是相同的。
        據說,這座敬聖亭的建造是為了擋住龍氣,以求庄內平安祥和。相傳,麟洛鄉是大武山龍脈的龍氣必經之地;由於鄉民相信若能留住龍氣,必能使地方地靈人傑、平安祥和。因此,請來了地理勘察麟洛庄的風水,在庄上建了名為七星墩的七座高土墩,同時在小份巷建了一座敬聖亭,以擋住龍氣。
        此敬聖亭為四層六角形格局,外有一六角形矮牆圍繞,亭頂為六攢尖式,頂尖中央飾以葫蘆,屋脊上有泥塑水草裝飾。底層為基座,第二層為焚化字紙的拱形爐口,上方題有「敬聖亭」,及「敬奉金香火,聖神態萬民」的對聯;第三層為供奉文昌帝君的小神龕,每年文昌帝君的聖誕,村民會在此舉行誦經祭拜活動,最後則為頂層。

        敬聖亭各層亭簷脊上,皆有泥塑水草裝飾,牆面有彩繪,內容以風景畫為主,爐口旁則繪有欄杆裝飾,較為特殊。

麟洛麟趾村敬聖亭

糶ㄊ一ㄠˋ;糴ㄉ一ˊ庄敬字亭

建造年代:約在二十世紀初
供奉神祇:德正神、觀世音菩薩
建築型式:六角形三層
所在位置:
屏東縣竹田鄉三和路昌安橋前左轉堤防到底

          
 糶糴庄因水航運之便,庄內的達達港,曾經是屏東一處重要的稻米集散中心,而糶糴庄敬字亭就位在達達港遺址旁,是一座歷史悠久,又能保持原貌的敬字亭。
糶糴庄敬字亭為一座六角形三層建築,亭身以清水磚砌成,亭前設有供桌,上有一方歷史悠久的石香爐,亭座周圍有六角形矮牆環繞。這座敬字亭最特別之處,是設有兩個神龕,分別奉祠觀世音菩薩和福德正神,這二尊神明又是一般敬字亭較少供奉的神祇。
焚化字紙的爐口就設在敬字亭的第一層,文此底層下有高度頗高的基座,排煙口在後方呈十字形;第二層是供奉福德正神的神龕,各面牆堵上,分別裝飾有泥塑的花草、仙桃等圖案,其中有兩面牆的泥塑圖案上,並開有洞窗,相當罕見。

        頂層神龕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亭頂為六攢尖式,中央有一個泥塑葫蘆;頂層的各面牆堵上,間插著十字形和八卦形的窗戶,八卦可說是道教的象徵,所以在此又反映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意念。

 

糶ㄊ一ㄠˋ;糴ㄉ一ˊ庄敬字亭

振豐村敬字亭

建造年代:約在二十世紀初
供奉神祇:魁斗星君
建築型式:六角形三層
所在位置:屏東縣內埔鄉振豐村新東路172之1號對面公園內

        
  振豐村敬字亭位在振豐村「開基伯公」福德祠的廟埕內。敬字亭前有一供台,每逢考季臨時,村內考生們就會將准考證影印,與金紙一起呈在台上祭拜,祈求文運亨通。
這座敬字亭為六角形三層式的建築,亭外有護欄矮牆,門柱上為球形柱頭,其他牆柱的柱頭,為石獅和鑽石形柱頭,牆面上有泥塑花草圖案裝飾。
        敬字亭第一層為基座,六面牆堵各有泥塑的麒麟、葫蘆和文房四寶等圖案;中層為焚化字紙的爐口,上方設有香插,兩邊有「紙呈文字亭中化,字制規模世上傳」的對聯,各牆面上有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剪黏圖案;頂層神龕供奉「魁斗星君」,神龕前立兩根龍柱,各角亦有簷柱,另以牡丹花的剪黏裝飾牆面。

         屋頂為攢尖式,屋脊有泥塑仙鶴和水草,中央為葫蘆,放置於六角桌上,敬字亭整體風格非常精緻而文雅。

振豐村敬字亭

佳冬佳冬村聖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十六年(1890)
供奉神祇:倉頡先師、文昌帝君、文魁星君
建築型式:六角形四層
所在位置: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號對面

          
 位在麟趾村小份巷裡的敬聖亭,矗立在檳榔園旁,雖然巷內平時來往人標稀少,但村民仍不時前來焚燒字佳冬鄉佳冬村的聖亭,位在蕭厝南面的市場內,此勝亭是在民國八十九年才被重新發現,亭旁並有三方古碑;碑文是勸後世客家子弟,不應辜負古賢創字造紙辛勞,意在激勵後世子孫勤學上進。
原本破舊、不起眼,周邊又被攤位雜物圍繞的聖亭,經重新彩繪整修過後,亭身綴滿精緻的泥塑、剪黏裝飾,加上俊秀的水墨畫,為聖亭增添清新的人文氣息。
由於年代久遠,聖亭的對聯有些字已剝落,在重修過程中,地方文史協會特別舉辦聖亭對聯大猜謎。對聯原為「□□□□□聖教、敢將□□煙化雲」,經各方踴躍提供文句,決定出「聖蹟成灰崇聖教、敢將楮低化煙雲」。
         但對聯公布後又引起各方的討論與重視,後來將「低」改為「墨」,「崇」改為「亭」。最後確定為「虔具敬亭承聖教、敢將楮墨化煙雲」,並以泥塑字將對聯補齊。
重修後的佳冬村聖亭,有一道白色矮護欄,亭身經彩繪後以藍白色調為主,格局為六角形四層結構,亭頂採歇山漢瓦形式,屋脊上有泥塑水草裝飾。

         聖亭的底層,六面牆堵皆以水墨山水畫裝飾;第二層設焚化字紙的爐口,上鐫『聖亭』的門額,左右為補齊後的對聯,其餘牆面亦以水墨畫裝飾,水車堵上有剪黏的花草圖案,亭簷鋪琉璃瓦、滴水、瓦當;神龕設在第三層,內供奉文昌帝君、倉頡先師和文魁的神位,門聯為『崇恆連北斗,文運振南天』,牆堵亦以水墨畫裝飾,非常地文雅脫俗。

 

佳冬佳冬村聖亭

 

枋寮石頭營聖蹟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元年(1875)
供奉神祇:無
建築型式:變化形三層
所在位置:
屏東縣枋寮鄉玉泉村大餉營段第九十四地號(玉泉路與青山路交叉路口)

           枋寮石頭營之名,是因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總兵張其光所部屬福靖左營在此駐紮,並以壘石為牆環繞軍營,所以就稱此地為石頭營。
總兵張其光屯兵在這裡的隔年,在台灣道台夏獻綸的指示下,於營區附近設番學社,教導番童學漢文、習禮儀,隨著番學社的設立,也在這裡建一座敬字亭,一則焚燒字紙公文,二則祭祀倉頡先師,三則濡涵教化番童,使其崇文尚字,知書達禮。

        石頭營聖蹟亭以清水磚疊砌而成,共分為三層,其中基座及第二層平面皆為六邊形,亭頂則為四邊形;台基、亭身與亭頂各層間之收分方式為磚疊澀外加彩繪或剪黏,又各層磚砌形式亦不同。亭頂為硬山式屋面,外有六角形牆墩,亭底台基亦為六邊形。

 

 

枋寮石頭營聖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