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文昌祠聖蹟亭

建造年代:
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興建,民國八十五年重建
供奉神祇:無
建築型式:八角形三層
所在位置:台中縣大甲鎮孔門里文武路116號

        大甲文昌祠,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正殿主祀文昌帝君,她是大甲地區過去的義塾,為當地崇揚文教的重要所在,其造就大甲不少的人才,功不可沒,大甲文昌祠為三開間、兩進、兩廊帶左右護龍之四合院祠宇建築,廟風相當的古樸,如同鳳山的鳳儀書院,大甲文昌祠也曾有居民佔住,幸在大甲鎮公所及當地仕紳之努力之下,募資遷移佔著者,隨後著手進行整修,於民國八十五年重建,到目前第二期修復工程已大致完工,整座廟宇十分的新穎,但可惜的是失了些古意

 

 


大甲文昌祠聖蹟亭

 

和美道東書院惜字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十三年(1887)
供奉神祇:倉頡至聖
建築型式:四方形三層
所在位置:彰化縣和美鎮和西里和卿路101號

        
和美道東書院創建於咸豐七年(1857),當時由地方夙儒阮鵬程、士紳陳茂才、貢生王祖培、稟生黃際清等人奔走倡建,並親自籌劃督造營造工程,隔年落成。取名道東書院,意指「王道東來」,地方雅稱「文廟」。
書院佔地面積達二千五百坪,四周有照壁及巽位的山門,入內有泮池,廟體坐北朝南,為二進之四合院。

        光緒十二年(1886)書院的中殿曾遭回祿之災,翌年重建竣事,惜字亭建於此時。惜字亭位在書院前埕右側,亭高三層,亭頂為歇山式,屋脊呈燕尾揚起,並有泥塑水草的脊飾,簡潔樸實,與燕尾式的屋脊,行程優美柔順的曲線,且富於變化。第二層為燒化字紙的爐口,上方有字體秀逸可掬的「文昌祠」門額,兩旁牆堵為彩繪花朵雕刻。最下一層的各面牆,有泥塑的獅子、麒麟和葫蘆等,造型古趣橫生,加上強面、水車堵上有著出自鹿港名師柯煥章的花草彩繪,使得惜字亭呈現出一派溫文儒雅的風格。

 

 

和美道東書院惜字亭

 

員林興賢書院敬聖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七年(1881)
供奉神祇:倉頡聖人
建築型式:四方形三層
所在位置:彰化縣員林鎮中正里三民街1號

         座落員林公園內的興賢書院,原是「文昌帝君廟」,創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主祀的文昌帝君為讀書人的守護神。至道光年間粵東廩生邱海扁舟渡台,初居永靖庄苦苓腳,後遷員林文昌帝君廟定居,並設私塾廣收學生。至光緒七年(1881),秀才邱萃英提重修文昌帝君廟,於是邱海捐出私塾所得銀兩重修,並且購置學田八甲餘,正式設立「興賢書院」,員林地區自此文風大盛。
        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興賢書院幾乎被夷為平地,而座落在書院入口左側的敬聖亭,亦不能倖免於難,受到嚴重損傷,所幸在各方努力下,興賢書院和敬聖亭再民國九十五年初修復完畢。重建後的敬聖亭雖然在外觀上煥然一新,但內部亭體仍保有原來的結構,從爐口可看見舊有的石砌爐體。興賢書院敬聖亭為四方形三層的格局,亭身以磚砌造,外敷水泥牆面。
     亭頂採歇山式燕尾脊,左、右和後方各開一個排煙孔;焚化字紙的爐口在第二層,上方門額鐫有「敬聖亭」。各層的牆面漆以白漆外,無任何裝飾,頗符合傳統文人素雅的風格,但亭身造型過於平淡缺乏變化,所以亭簷上的屋脊,脊端反曲於卷雲收頭,以增加敬聖亭的曲線變化。

 

 

員林興賢書院敬聖亭

 

 

集集明新書院惜字亭

建造年代:清光緒八年(1882)
供奉神祇:倉頡至聖
建築型式:四方形三層
所在位置: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東昌巷4號

      
 明新書院為清代南投縣內四書院之一,建於光緒九年(1883),為單進兩翼齋舍的三合院建築,屋頂是燕尾翹脊,座中為三開間正殿,正殿前方為大埕,兩側為廂房,過水廊相連正殿與房,院內主祝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
在書院大埕的左方,有照牆一面,惜字亭位在照牆旁,為四方形三層石條砌建築,亭頂為硬山式。一般敬字亭的亭身,都是隨著層級愈高, 亭身愈低,但新明書院惜字亭卻是頂層與二層的亭身高度一樣,而底層高度最低。

        惜字亭的底層,為收集字紙灰之處,後方有一排清灰口;第二層為焚化字紙的爐體,在前方和左右各開一個爐口,而正面的爐口上,鐫刻有「惜字亭」的門額;頂層為排煙之處,亭後開一圓形排煙口,前方壁堵則雕有一圓形吉獸圖案,非常具有特色。

 

 

集集明新書院惜字亭

 

南投藍田書院敬聖亭

建造年代:清道光十一年(1831)、大約於民國八十六年重建
供奉神祇:無
建築型式:四方形三層
所在位置: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的藍田書院,是一座閩南式三合院建築,集文昌祠及濟化堂於一身。院門設於東南牆角,大門內建一「奇賢門」,彎曲的牆上有一青色實心圓,外環白色玉石,是一般廟宇少見之建造方式,山門外即立有燒化字紙用的敬聖亭。
這座敬聖亭是藍田書院於民國八十六年重修時,因書院提倡不燃金紙、不點燭火、不準備牲禮果品,所以不再焚燒金紙,而將庭的金亭拆除改建「敬聖亭」一座。
「二次移民」到花蓮鳳林的客家人,仍不失其「耕讀傳家」的傳統,自從光復以來,鳳林子弟投身台灣教育界,擔任校長者,共計六十八位之多,使鳳林鎮素有「校長之鄉」的美名。鳳林鎮為使客家子弟晴耕雨讀的美善文風,得以「承先啟後」「樹立典範」,特別將日治時代「校長夢工廠」的地方文物館。

        館舍後方並建有一座敬字亭,以展現客家人敬惜字紙、崇尚文風之美德。整座敬字亭皆以紅磚砌成,外型仿龍潭聖蹟亭的外觀,底部八卦,中央四方,頂端六角,具六合、四象、八卦的造型,重現客家庄的文采風情,並將「晴耕雨讀」的歷史記憶,鑄模在鳳林客家文化之中。

 

 

南投藍田書院敬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