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荖坑-風華再現(1940~2005)

武荖坑的產業 ; 讓你非常吃驚

工礦業

石灰最早期製造地點,於東西路圳湧泉附近山丘,係利用山丘地形為窯,原料所用之白石頭,取至武荖溪,利用芒草及附近「乾冇柴」等為火源,因此等燃料溫度不高,故石灰品質不佳,石灰窯早期稱為「灰窯仔」。百年前,石灰窯移至新城派出所旁,窯身依地形構建,是豎窯似孔明灶,燃料改用煤碳,原料石頭經高溫燃燒後,大部分仍維持塊狀,是為生石灰。生石灰經水調和(產生高溫及水蒸氣)後,才是熟石灰又稱消石灰,依用途不同篩選過程粉狀之石灰使用於粉牆、黏瓦,篩選廢物稱「灰頭」與未篩選之石灰可供砌場及曬穀場地板使用。

製糖會社繼二結糖廠後,由宜蘭人士陳阿歹先生建廠,常只於今金春盛公司位置,專事生產黑糖,以「契作」方式經營,種植白甘蔗。三年後,整廠售給南部來的商人,地方稱為「嘉南仔」,並帶來全部生產技術、行政人員、運輸等,運輸由牛車隊負責,賴耳先生即是當初一起北上創業的代表。種植面積由日本政府配額給庄民,包括武荖坑內、新馬地區,及至五十二甲一帶。會社與農民之買賣以全部採收之磅重為給付,但農民感於生長情況良好的甘蔗,卻磅不到預期重量,故報告地方保正予以交涉,經以人體磅重後發現,三個保正磅不到一百公斤,方知製糖會社惡行。會社提供了工作機會,日劇末期已不生產,但煙囪也讓美軍空軍觀察好一陣子,光復前,會社機具整廠輸出海南島,工作人員返回南部,僅賴耳一家留在九股生根,賴耳先生續留在農會發展。

採金很早以前即發現武荖坑產金,係大如指甲片之片金,聽說探勘時很容易發現金子,但實際採金之產量又不如預期,甚至失望。最早期礦區集中在坑口,隨著採金人愈多而往內採礦,駐軍營之田螺山下,構建三間「洗金仔厝」,座西南朝東北。九股山下九股坑尾有一礦脈,係豎礦,其餘皆為橫礦。採金客亦請來各不同神明,保佑豐收賺錢,金瓜石人士恭請靖姑娘媽神尊,選擇九股為根留地並保佑地方,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