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相關資訊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研究計畫要素

隊員貢獻度百分比

壹.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相關資訊

     一、 網界博覽會作品位置

  二、 備用網址

  三、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2006226

  四、學校:花蓮縣私立海星高級中學國中部

  五、所在縣市:花蓮縣新城鄉

  六、指導老師:蘇怡

     七、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13位學生

  八、年紀是:14歲~15

  九、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morientes1126@mail.smhs.hlc.edu.tw

 

貳.專題研究計畫總攬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

   地方歷史與古蹟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西元1905年開始,日本在花蓮港廳轄下於今吉安鄉成立荳蘭移民指導所,並陸續在台灣東部花蓮地區建立了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等三處移民聚落。以吉野村而言,當時戶數達三百三十戶,人口一千七百餘人,是一個擁有道路、輕便鐵路、灌溉水圳、(吉野圳)、醫療所、小學校、郵局、派出所等完備設施的移民村,更是台灣最早有日本移民的村落之一。

  西元1910年,大量日本四國德島縣的移民進駐吉安鄉,因當時遷台的移民多來自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因而將此移民村命名為「吉野」村 。


  但隨著民國34年台灣光復,大量日本移民離台,原先的精神寄託所在也逐漸被淡忘,甚至因過去古蹟維護觀念的不足,院內的器物陸續遭竊、破壞,所幸在黃榮墩老師及文化資產保存推展委員會的努力下,重建被荒廢的慶修院,並列入國家第三級古蹟,不但使得古蹟建築再利用,也因為慶修院而帶動今花蓮縣吉安鄉的地方古蹟觀光事業,讓更多的訪客與當地人對於吉安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有更多的認識。


  
慶修院坐落在吉安鄉中興路上,在塵囂中顯得格外寧靜,隨著訪客的走入「山門」,心境也跟著轉換,逐漸沉澱。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從慶修院的院史發展,其實可以清楚的知道過去吉安鄉的歷史脈絡,所以對 此,在我們幾經開會討論過後,決定要突顯一個國家三級古蹟對地方歷史的重要性,所以有了專題「日本移民下的吉野教室」的誕生。

   由於決定專題後,發現市面上、圖書館中對於吉安鄉慶修院的描述大多很簡略,所以針對資料的取得,幾乎是經由報章雜誌的擷取、網路資料的搜集,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參與慶修院的活動和經由文化資產保存推行委員會執行長黃榮墩老師的口述訪談紀錄,然後逐步撰寫逐字稿,再從中選取所需的資料,並且

   利用數位器材存錄許多相關活動紀錄,一一將我們所認識的慶修院的古今風貌呈現。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1)學校經由行政網路

大多數的中午開會時間,我們都是利用國中部三樓辦公室的教師專用電腦,由於辦公室中有一張很大的餐桌,剛好成為我們開會的最佳辦公桌,加上電腦就在旁邊,所以能夠立即將開會結果、查詢資料傳輸進入電腦中;非常方便,也感謝老師們的熱情提供。

(2)電腦教室

通常社團時間,我們擁有專屬的電腦C教室供大家使用查詢,所以經常利用這樣的機會將逐字稿、蒐集來的書面轉成電子檔;大家一起奮鬥,果然效果不錯。

(3)其他

  除了學校提供的網路之外,每位隊員的家中也幾乎都有網路,所以傳遞消息、上網查詢都非常方便。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技術障礙:

  1. 大多數的隊員都不太會使用Photoshop,所以在網站製作方面,無法做的更加精美.

  2. 少部分的隊員打字速度慢,所以在打逐字稿時,需要花很多的時間.

(2)網頁製作作業時間倉促:

    學校社團時間不足,加上會做網頁的隊員不多,所以網頁完成的困難度提升

(3)設備問題:

    1. 學校的電腦設備不夠完善,所以每當我們查資料、作網頁時,經常當機,無法順利進行.
   2.
 辦公室的電腦較好,但是只有2台,所以大家無法同時使用,這是我們的一大問題.

(4)經驗、觀念、團隊合作溝通:

每一個主題的研究不是靠個人或少數人可完成的。沒有眾人的協助是很難執行下去的,尤其是這次以「吉安慶修院」為題的研究,並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

(5)研究過程遇到困難:

我們都已經國二國三了,國三的成員們為了準備 學測,所以常常在補習和複習功課,國二的成員則因為功課壓力越來越大,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因此大家集合的時間很難配合.

     (6)隊員心得:

徐淑寧

去年九月份我們成立了網界博覽研習社,全力投入了這次的網界博覽會,從註冊、報名、研究、蒐集、訪談、分析、匯整、到現在一切工作都將進入尾聲,我們逐步把當初的構想建築起來,每一小步踩下去都是邁向目標的一大步。

這是一個發掘家鄉歷史文化的工程,今天的慶修院之於昔日的吉野布教所,當時已密宗持咒醫療法而盛名遠傳,為在台日人的精神支柱。流經歷史的長河,日本於日據時期在花蓮留下的足跡透過慶修院讓我們追尋,也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究對家鄉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進而產生對歷史文化的認同。

十分感謝慶修院的黃幹事給予我們協助,讓慶修院的歷史流程得以眼前呈現在我們眼前,十分感謝蘇怡瑄老師的指導,一路帶領我們完成這項專題研究。

宏大的歷史觀在窗外,我們不能一直期待著它流瀉進窗縫之中,唯有自己著手去觸碰它,才會真正感受與領悟到它,對歷史的價值觀與認同感相信也是趨於一致的心路歷程。

余孟瑾

        參加這一次的網界博覽會活動,經過六個月的訓練和洗禮,我對慶修院的了解不再是以前我對慶修院的想法是一間鬼屋,現在對慶修院過去的背景和現在的情況,都有大大的了解,在研究過程中隊員和隊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很清楚的學習到隊員之間要和睦相處,在學習過程中,讓我覺得原來一件平常可以看見的東西,其實內在並沒有像想像的那麼簡單,所以後不要以不正經的心態看周遭的每一件事情,在國中三年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網界博覽會活動,學習到很多很多,也很感謝老師們的教導

吳姿儀

       我在想,我當初為什麼參加網界博覽會研習社?我想是因為之前參加過還挺有興趣的。所以就來參加了;原來這次網界博覽會的主題是慶修院阿!還挺有興趣的。我是打字比較好,所以就負責打逐字稿,不過我聽力可是差的很呢!所以就還是看別人抄的比較快,不過檔案遺失是我最討厭的問題阿。

         其實我很喜歡出去採訪呢!因為可以出去,比悶在教室或家裡好多了,而且可以增廣見聞,可以知道關於很多慶修院的歷史,像不動明王,八十八尊佛像等等,都是很豐富的知識呢!

 

6.我們的網際網路的環境

         我們的電腦設備在的學校維護下,提供了我們最佳的電腦應用環境。此項專題研究與活動非常符合學校的教學,有充實了我們的課程需求,並提供一個絕佳機會讓我們得以學以致用。並從中學習到訪談能力、電腦軟體操作及取得版權的重要性。重點是,學到訪問活動如何聯絡及實地採訪技巧,這段時間的努力下,讓每位隊員都覺得在與人相處上與掌握學習技巧上都學到很多。

7.在各領域具體的學習內容

(1)社會領域:1.了解吉野移民村的歷史

                         2.慶修院過去對移民信仰的重要

                         3.慶修院與日本的真言宗關係密切

                         4.院內古蹟、神像、擺設所代表的意涵

                         5.今日慶修院扮演的地方腳色

                         6.今日吉安鄉重要的觀光景點

                         7.日本移民來台時,所緬懷的故鄉

 (2)自然科學領域:1.利用資訊器材進行拍攝、錄音

                                  2.運用網際網路蒐集、查詢相關資料

                                 3. 利用電腦整理、編輯資料、網頁美編工作

 

(3)藝術領域:網頁美編設計、慶修院整體建築規劃

 8.活動工作剪影:

10月中旬第一次造訪慶修院,黃老師熱情的解說不動明王的故事。大家也都努力的紀錄中。 大家記得要洗洗手
才能進佛堂喔!
看我給大家示範一下。
護摩當天是個好天氣,
看到外面的擺飾,
很有慶典的味道。
山門前隆重的飾品擺飾。 參觀護摩的民眾。
12月初,為了對上次所參訪的護摩儀式有更多的了解,我們再度打擾黃老師,由於當天尚有另一學術團體與黃老師有約,所以我們就一併聽講了。 挑燈夜戰,趕補習的補習,
能留的都留下來幫忙了,
大家加油吧!
說自己打字超慢的佩渝,
正努力的將資料作最後的錯字修正,
期待可別再有錯字了!
2.25犧牲假日到校趕工,
希望網頁能如期完成!
大家在電腦教室努力的將資料轉成電子檔

  

9.我們所扮演的大使角色:

  因為參與網界博覽會的比賽,讓我們第一次真正接觸並認識慶修院的歷史,
  過去,總是錯誤的認為它是一間日治時期的神社,後來經過採訪,
  才明白其實它是不折不扣的一間日治時期的佛堂。

  在過程中,我們曾經多次探訪慶修院,認識了裡面販賣部的熱心阿姨們,
  連參與活動中暑的時候,都很熱情的提供我們陰涼休息地、提供茶水、毛巾;
  因此和阿姨們也變得熟識了,算是意外中的美好插曲。

  由於我們學校所在位置是花蓮新城鄉,慶修院的院址位於吉安鄉,
  這一段不算近的距離,其實經由半年多來的走訪、口述訪談、還有關音樂的取得,
  都使得兩鄉之間的情感更加微妙。

參.研究計畫要素

1.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 ?

Photo Impact 8 , Microsoft Word , Microsoft FrontPage , Photoshop 7.0 , Acdsee 7.0 , Internet Explorer , MP3錄音筆 , 數位相機

 

2.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歷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在滔滔的歷史洪流中,我們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於迷失自己。許多難以斷定的真相,透過歷史的眼光,我們可以在是與非的價值觀日漸迷離的今天找到最好的答案。

從日據時代設立至今的吉安慶修院,在悠悠的歲月中歷經光陰的洗禮,古意濃厚可掬,尤其在宗教的背景之下,更顯的神秘詭奇。

起初我們對密宗不是那麼了解,許多組員更是從小在基督教的家庭中長大,原本擔心會有宗教上的隔閡,可是經過許多次的實地訪談與文獻瀏覽,信仰的大愛包容並接納了彼此的不同,我們知道一切宗教的淵源是來自人類對於宇宙萬物、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

而當我們單純用歷史的角度去發掘日據時代的「高野山寺」,發現當時身受差別待遇所迫害的台灣人,卻和在台日人在信仰中融合了彼此,他們在宗教上同樣的虔誠,用心與靈誠心膜拜。真的很慶幸慶修院經過那麼長的歲月和波折得以保留下來,讓今天的人類為當時的歷史做最偉大的見證。 

在時代的巨輪下,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古蹟被犧牲,越來越多的人類願意用時間與精神的焠煉換取前衛與尖端的科技……然而我們始終堅信,過去的經驗是必要的,歷史永遠是文明重要的一環。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回顧過去,以古鑑今,絕不是一味的向前行,相信這是在專題研究中我們感受最深的。

 

3.資料來源:

1)參考書籍:

           1.《花蓮縣第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修復工程施工紀錄工作報告書》

                  閻亞寧主持花蓮縣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2004[93]

           2.《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 以官營移民為中心》

          張素玢著;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90[2001]

     3.吉安鄉志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學研究所 吉安鄉公所

             花蓮縣吉安鄉: 吉安鄉公所, 2002[91]

 2)口述訪談人物:慶修院執行長兼解說員-黃榮墩先生。

 3)網路相關資訊蒐集

 4)參與慶修院的活動、儀式:2005.11.27 護摩火供儀式重現,實地影片拍攝。

 

4.地方支援:

 1)學校:提供電腦教室、辦公室,以供作業。

 2)家長:全力配合,支援往來交通的不便。

 3)義工老師:協助學生戶外訪談的接送、參訪指導、網頁技術指導

 4)吉安鄉:感謝慶修院文化資產保存推展委員會的大力協助。

 

5.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網頁中的內容,有關吉野移民村和慶修院 的歷史背景,多參考自《吉安鄉志》、《吉安慶修院古蹟修復工作報告書》、《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另有關慶修院的主體規劃、古蹟介紹、及對密宗的認識均為隊員經過多次訪談慶修院執行長黃榮墩先生,並經由整理口述訪談、撰寫逐字稿而成;在此感謝黃榮墩先生的極力協助。再者,有關所有的照片也是由師生共同拍攝、設計、剪輯而來。參考資料、背景音樂的來源我們均明確註明出處或取得授權後使用。

  有關網頁背景音樂的取得,係經由原創作者「凡夫」先生的授權同意使用。凡夫先生目前居住花蓮,從事音樂創作工作,透過參賽學生家長的協助聯繫,經由多次電訪原想取得授權同意書,但凡夫先生與相關單位聯繫後,凡夫先生答覆僅需經原創者同意即可授權使用。

肆.隊員貢獻度百分比

人員 所負責項目  百分比

十三名隊員

  網站背景
  攝影
  資料收集、討論、與整理
  專訪相關人士
  攝影
  記錄訪談內容
  填寫進度報告
  編輯電子資料
  背景音樂版權取得

25%

蘇怡瑄老師

義工老師:保淑卿老師

義工老師:蔣玉蘭老師

  召開小組會議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電腦技術輔導
  建立人際關係與提供建議
  提供資料
  協助安排訪談

15%

黃榮墩老師

  提供資料
  接受採訪

30%

蘇怡瑄老師、十三名隊 員
黃世元先生陳麴合老師

  網頁製作
  程式設計

15%

陳麴合老師、 劉和師老師

  電腦技術輔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