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丫箱寶是三義街上傳統的雕刻行,後來一張來自美國的訂單改變了工廠的命運。從此以後來自歐、美、日各國的不斷,民國62年,工廠擴建,搬至現址,更名為「雙峰企業有限公司」。70年代木鴨產業達到最高峰時,場內員工達50餘人,然而80年代中期木鴨收藏的風潮淡去,伴隨著經濟不景氣等等的因素,木鴨工廠的訂單一下子落了下來,產量幾近零。91年在觀樹教育基金會建議輔導下,木鴨工廠重新整裝出發,試圖轉行為休閒和學習性產業,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說故事、畫鴨子、挖寶藏的地方。

 

                                                               

  轉型前的鴨箱寶是個木鴨工廠,只單純的接訂單、出貨。只要將貨的品質把握好,作品的形式則依客戶的需求做出其所要的樣式,也因不需和第一線的客戶有直接接觸,廠內的環境便沒有特別去要求,對於雁鴨產品的生活習性也不需了解。

  轉型後的鴨箱寶走向休閒產業,因此在產品上要不斷翻新,形式也要有創意,整個廠內的環境也要兼顧,讓遊客感到舒適。也因是學習性產業,在產品上就要下番功夫,必須大量的吸收關於各種鳥類特性的知識,了解各種鳥類的差異性,在這一方面老闆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正確的了解鳥類,並熟記相關資料,目的是使他們的產品不只是一個空洞的擺設品,而是一個擁有創意、趣味和知識的寶物。

 

  

  在人潮方面,配合著週休二日和學生的作息,以寒、暑假和週末假日為強檔。三、六、九月則是淡季,主要是因學生剛開學及大考日子,較少人會出遊。

  在客群方面,原先設計是以國中、小的學生為主。但經過近年的統計後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客源是大人,老闆娘表示,這是「回流」的現象。多數的學生到此是因學校舉辦的校外教學,很少會再來第二次。相對於此,公司行號人員則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此,也因為如此,更加讓老闆娘體會到他們要不斷的有新東西產生,使客人能每次來都有不同的趣味感。

                                        

  早期的丫箱寶一星期大約生產6千至123千不等的鴨子,雖然也有其他的樣式,但仍以鴨為最大宗,種類也以動物為主。現在的樣式來原則以台彎原生態的動物為主,例如文建會送給外賓的台灣黑熊,就是老闆娘所想出的。

  

   休閒產業需仰賴全體,不能只靠一個人好,必須同一區塊的人共同努力。和傳統產業不同,這是一個心靈很開放的產業,連細微的地方都很重要。拿找錢來說,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是門很大的學問,為了使客人留下好印象,她都會挑較新的鈔票找給客人,讓客人感到很窩心。


●三義ㄚ箱寶網址:http://www.dp-duckdi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