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頁位置

 

 

 

公車的故事 台北公車史


"行行復行行--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從人力車、三輪車、公車捷運,"友善交通"是一種新的城市思考。
space
  台北府城設立之初,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清之末間,台北於是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space
  日治時代,1922年日本人創設"台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台北公共運輸的濫觴,後來因為經營不善轉手由本省人自辦,更名為"台北汽車公司",到了1930年則由市役所(市政府)徵購歸屬市產。當時的公車路線是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日治時代
space
space
space
  戰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堪用的公車只有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1949年台北市就有5847輛三輪車,大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
space
space
  學生乘車,在車少人多混亂夾雜情形下,爭先恐後,秩序最差,學生車禍,時有所聞。當時台北市的道路交通委安全員會於當年開始試辦學生專車專站措施。
學生專車 學生專車 學生專車
space
space
space
  機動車的時代裡,1969年起台北陸續有欣欣、大南、光華和大有4家民營公共汽車公司加入營運,當年的乘總人次約390,000,000人,1975年到達高峰約900,000,000人次,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1976年底公營公車業者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space
space
space
  1975年台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運量還超過50%;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降到27%;1996年台北市的公共運量只占全市總旅次的24%!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台北大眾交通特展
《 最佳瀏覽環境:* 螢幕解析度 800x600 * 搭配瀏覽器版本 IE6以上 》
本網站由台北縣仁愛國小(巴士隊)規劃製作Copyright (c) 2006<台北縣仁愛國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