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茨→陽宅
厝→陰宅
最早材料為:茅草(為屋頂),柱子、樑(為筆筒樹)
新城里:在廟兩側建造兩排很長的房屋稱為「竹 蒿茨」
* 竹編牆:因不耐風,因而改變建材。(以竹子 編織成片,糊上牛糞、稻殼、泥土之混合物)
* 石板屋:屋頂於四周都以石板建造而成。取於〝澳仔角〞是一種為〝頁岩〞=〝板岩〞=〝片岩〞的平坦石頭。但是馬賽、新城的石頭茨並不是用一片一片的石頭建成的,而是使用比較圓滑的石頭。
* 以前的建材大多不能防颱,所以漸漸變為用堅硬的石頭建造。
* 以前的漁船叫「罟槽」,一次可以運送5000公斤的石頭。
* 以前準備材料大多需要2~5年稱為「待料期」,因為無法運輸到目的地,所以過程繁複。(最快蓋完2年)
* 建造過程中,如果為規模大的石頭屋,都用〝一條龍〞的方法。
(1)先放隔堅牆 (2)上樑固定 (3)堆疊石板牆
地基
以前用人工挖,現在改用挖土機
深度:40~60公分
寬度:60公分左右
用大顆石頭來填地基,才會較堅固
* 如用河床的圓石,就需要較厚的牆,因石頭不夠平 整。
* 石板牆壁多為1.6台尺~1.8台尺後的牆。
以新城里為例:因為使用河床的圓石,所以多為2.1台尺~2.4台尺厚的牆。
牆的厚度越上面,寬度會 慢慢縮小一點點。
←石頭壁茨的牆
最早期的石板屋 因為屋頂非石板建築故不能稱為石板屋,要通稱「石頭壁茨」
黏合劑:上半部:白色→石灰,在宜蘭歷史100年 下半部:泥土
1. 為何石頭茨牆不是很平面?
A:因為非師傅建造,而是換工起茨。
2. 為什麼窗戶跟一般石頭不一樣?
A:梳齒窗的部份後來才改建。
3. 石頭為什麼不一樣大小?
A:大石要有小石拱。
4. 為何祖先要用梳齒窗?
A:當時沒有現在的現成窗戶。
5. 目前石頭茨為什麼有的住人?有 的當倉庫?
A:有些人是因為習慣,有些人無力赴外購屋,只能守著老房子。新建房舍的人就把老房子拿來當倉庫。
6. 石頭壁茨為何要有雨遮?
A:防颱風
7.石頭壁茨為何要在屋簷的上面有個洞?
A:方便排水
8. 為什麼石頭壁茨要有戶蹬?
A:1.區隔內外 2.方便大門關緊
9. 為何以前房屋都矮矮的?
A:因為沒有鋼筋水泥,又怕颱風及地震。
10. 為何樑都為單數?
A:因為中間有一根主樑,前後對稱,所以形成單數。
←在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的上課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