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象」 的定位是個小而靈活的團體,希望扮演人與社區、資源與社區、社區與社區、行政部門與社區之間的橋樑角色,除了引動花蓮縣內各社區之間的交流,也包括與縣內社區工作經驗、國內外社區營造營造趨勢、觀念的學習交流。透過人才培訓、活動舉辦、生活議題關懷及公共議題的探討,在資訊缺乏、地處偏遠的台灣東部,涵養在地的社區營造種籽,擴大影響深度與廣度,讓花蓮真正成為一塊健康有機的淨土。

「新象」自成立以來,始終自許扮演社群意識「引動者」及外界資源與在地社群間的「引介者」兩種角色;「引動者」意即:不斷誘發社區裡多元的社群自主意識抬頭,在真心關懷共同生活議題或公共議題的前提下,協助社區建構對內通暢的交流溝通管道,以及社群之間或社群與外界之間的公平對話機制,最後形塑成一互助互利的綿密網絡。「引介者」則是把外界的資源——來自專業、學者、行政部門、民間組織、企業團體等的各種資源——透過適當的安排,直接或間接地引注到需要關懷協助的社群或社區。

新象社區交流協會屬性是非營利的組織,但為了會務推展,需要添購設備並安排人力配置。財源方面,除了基本的會費收入、不定期不定額的捐款外,「新象」也向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民間團體、企業爭取經費補助。但由於經費有限,協會需要提出有創意,而且與原有的服務項目相關的企劃案, 增加經費援助,順利發放員工薪資,而且企劃案所增加的多元就業人力,還可以創造新的工作團隊,增加就業機會。這與文建會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十分吻合,其目的都在運用新創意,利用社區的資源,來協助社區解決社區的問題。

企業之所以繁榮,在於經營者具有念茲在茲、百折不撓、求生存、求利潤的企業家精神,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的員工必需有充足的熱情與使命。但在協會組織裡, 除了統合事務的理事長外,新象只有四位核心工作人員,理事長陳麗雲醫師在人員管理上充分授權各員工,專職於各人負責的業務,上班時間也採彈性規定,非制式規定休息時間,整個組織人員感情融洽,工作效率佳。這種小而美的經營團體,人員管理的彈性與擴大義工的參與, 還結合「志願服務」的多元就業工程,讓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的特性,有充分發展 ,也可以成就員工的社會關懷精神,兼顧個人的生涯規劃。

「新象」的終極關懷就是:協助社區,同時也協助協會在邊做邊學的操作過程中,不斷修正、調整社區(社群)營造工作的思考脈絡及實務操作方法,同時累積各種社會資源網絡,並配合專業學者的社區發展理論架構,逐步開展出適用於花蓮地區甚至其他地區的社群活化軟體,以協助各種不同型態的社區社群,去關懷、營造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