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球具

 

發展

 
  木材<黃銅>  --->   象牙 ---->  塑膠 ---->  樹脂 ---->  酚醛樹脂<樹脂纖維>  
 

撞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撞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撞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平均只能做五個球,製好的象牙還需挑選重量和大小,使每一組球相同,由於撞球質量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餘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因此價格十分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這使當時的撞球運動僅成為上流社會的娛樂活動,只有少數人參加撞球運動,嚴重的阻礙撞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撞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撞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撞球公司便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 John Wesley Hyatt )",它使用化學方法將 硝化纖維素,樟腦及酒精適量的混合,製成了熱可塑性塑膠,成功研製出塑膠撞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撞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撞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 也被美國撞球協會選進了撞球名人館。
後來到了1920年,生產撞球業界又研發出使用化工原料( 碳酸樹脂 )製成的撞球,不但降低了生產撞球的成本,其產品的品質與色澤,更是明顯優於塑膠製球,自此之後,撞球也才真正成為大眾化的娛樂。

***現代使用的撞球材質***
1.
今年世界盃及各大正式比賽用的球 ARAMITH ( 姆球上有6個紅色原點的 ) 用的是 "酚醛樹脂"做的,密度質量較高,球體本身也比較重。
2.
一般球場用的,大部分是比利時製的 ( 數字外面有一圈黑色的圈圈 ),是用"多元樹脂纖維" 製造, 重量稍微輕一點。
3.
很多工廠或自家擺設球台使用一種, 數字外圍沒有黑圈的,那是台灣製的, 通常也是一些酚醛類化合纖維的聚合物。
4.
另外還有許多不同廠牌的球,大致上也都是這一類 ( 碳酸樹脂纖維 ) 的化合物質成分。

 
     
改革  
    根據記載,世界上第一張撞球桌大約出現在1400 年,當時球桌上沒有袋,只有象牙做的拱門(PORT)或門柱(KING)
  1510年撞球出現在法國時,法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撞球是「單個球」( Single Pool -比賽雙方各自有一顆母球 ),當時便是在球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的是 勺形棒 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KING上便可得分。直到1735年改成使用 "直式球桿",才大大的提高了擊球的準確性。
 
 

 
          其次,在球檯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容易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於是大約在1827年開始將綠色桌面下的木質台面改成採用石板做球檯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使得撞球在桌面上滾動得更加平穩、快速。 球檯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木製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衝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採用橡膠取代了木質台邊,而使得撞球在台面內借助台邊大範圍走位變得容易。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